【藝之至】朱贏椿與蟲.共書

文/雄獅星空書店企劃張郁婕 |2019.01.29
2656觀看次
字級
《蟲子書》內頁,經蟲子咬食過的葉面如南宋小品。 圖/雄獅美術提供
《蟲子書》內頁:蟬藝.禪意。 圖/雄獅美術提供
《蟲子書》內頁:蟲文字。 圖/雄獅美術提供

文/雄獅星空書店企劃張郁婕

人與人落植於大千世界,需累積幾世因緣才能相遇,即使相遇也要內外在條件,才能續生深刻的情感互動。對人如此,那麼對所「遇見」的蟲子呢?人與蟲雖共存於同一片天地,但平時視角高低各不同,鮮少能特地「認識」彼此。只有一位藝術家,選擇在寬廣無際的世界裡,刻意與蟲子們「狹路相逢」。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翻開朱贏椿的著作《蟲子書》,全書無任何一個人類的文字,而是蒐集蟲子在菜葉上的百種咬痕、爬行的痕跡,或任其隨心所欲從紙上走過所留下的墨跡,乍看像潛蠅的行書、蚯蚓的大篆,或是馬蜂的狂草,猶如自然界的書法藝術,渾然天成、生氣勃勃。但蟲文字的線條幻化與墨韻風采,卻使得有高度圖文使用能力的人類,頓時被迫成為蟲子界裡的文盲,唯有放棄慣有的閱讀與欣賞模式,靜觀地心領神會,才能理解蟲子們的語彙與心聲吧!

朱贏椿何以認為我們有與生俱來的能力,如考古學家發現古文明或外星人遺留的文字,進而讀懂這本書呢?

學生時代研習水墨的朱贏椿,現為書籍設計師,工作之餘與菜園裡數種昆蟲為鄰,觀察小生物在大世界裡的生存之道。他曾收養一隻溺水的螞蟻,一隻殘缺的破殼蝸牛,把人類時間調成「蟲類時間」,陪牠們一同用餐、對談,甚至散步,這種常人看來無法理解的行為,漸漸使朱贏椿也被蟲子們邀請入牠們的世界。茉草花叢裡是螳螂們的凶險森林;雨後積水漥邊,對螞蟻而言,是天外飛來的大湖大泊。

人類向來以「自我中心」的眼界,去定義萬有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常以體形大小或物種貴賤來界限,自以為主宰弱小生死而驕傲自大。朱贏椿卻反悟出對自然萬物的謙卑,如他所說:「有時會想,趴在地上看蟲時,在我頭頂上,是否還有另一個更高級的生命,就像我看蟲一樣,悲憫地看著我呢?」

俗語說:「我過的橋比你吃的鹽還多。」是以足跡換算生命的厚度,而當真把蟲的足跡拉出來,卻是體會生命的時間節奏,《蟲子書》裡,蟬的一點一捺,留白後又揮灑出十足張力的墨色,或是使人白頭的漫長等待,而僅創作出極簡一筆畫的蝸牛,都像用身體書寫著彼此其實熟悉的語言。

人文學者林谷芳說:「朱贏椿的作品裡體現了中國人所講的『天機』。天機本來就充斥於我們生活四周,一般人通常不會注意到,但朱贏椿幫我們發現了。這樣的天機,不因為古今中外而改變的,所以他的書是穿越文化藩籬,帶有生命能量的,也因此他的書在不同的國家,都能得到肯定。」這本看似無字天書,被大英圖書館列為永久典藏書,也是世界上第一本非人類著作的書。

獲選世界最美的書

在從事書籍設計的過程中,朱贏椿以其獨到的美學,創作了《蟻囈》、《蝸牛慢吞吞》、《蟲子旁》和《蟲子書》等代表作,屢次榮獲國內外書籍裝幀類大獎,其中《蟲子書》於二○一七年獲選為「世界最美的書」。

此外,他也為中國當代作家設計許多令人驚豔的作品,如:《一個一個人》講述社會變遷下偏鄉村民的悲喜,也由朱贏椿大膽介入時空場景,將書料理出獨有的生命味道,書頁裡總有撿拾不完被人閱讀過的痕跡,頭髮、壓扁的蠹蟲、車票,或畫線筆跡、一本新書舊得如爺爺留下的老書;《匠人》書中十五篇標題字,由朱贏椿以匠人討生活的工具為筆沾墨,寫下十五位匠人與老機具長年共勞共生的魄息;《不哭》則將悲傷故事以紗布「包紮」成書,再藉汰舊的印刷機,使對不準的圖色如眼眶盈淚視線模糊,亦表現窮途末路的生命畫面。

每件書籍設計作品皆沒有重疊出設計者的影子,亦不以設計喧賓奪主,彷彿好的舞台劇,每場都是隆重地揭幕,最後又不帶走一片雲彩;也是因他每次都刻意與人或蟲子「狹路相逢」,把他者生命與自己的生命拉近又拉進。

日本配樂大師坂本龍一,曾將一台遭三一一海嘯衝擊後,失去原公定音準的鋼琴,喻為被大自然調過音的真正樂器。朱贏椿的創作具自然本質之美,而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員,若能暫卸文明科技的束縛與羈絆,與蟲慢步成詩為畫,縮小自我後與牠們親近交集,在百般歧異的生命小徑裡,發現並感受到無法言喻的生機與活力,也是天地造物者最美妙的演繹。

活動

訊息

朱贏椿2019台北國際書展

黃沙龍座談活動

主講人:朱贏椿

時間:2/16早上10:30~11:30

地點:世貿一館黃沙龍

朱贏椿《蟲子書》台灣豎排收藏版發表會

主講人:朱贏椿

時間:2/13 晚上7:30~9:30

地點:雄獅星空(台北市南京西路9號2樓,中山捷運3

號出口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