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婚育會影響女性勞動參與意願,使正值婚育年齡的三十、四十歲女性勞參率下降,一位已婚婦女表示,當她生完小孩去找工作時,雇主會詢問她「小孩多大」、「需不需要準時回家帶小孩」,似乎認為兼顧家庭會影響她在工作上的表現。
「若能兼顧家庭,我願意投入職場」,在現今社會上,大多數婦女都不願意當個全職家庭主婦,尤其教育程度愈高的婦女,結婚生子後回歸職場的機率愈高。
據統計,教育程度愈高的已婚婦女,婚後留在職場繼續打拚的比率愈高,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有偶婦女,勞參率為百分之六十六點五八;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勞參率只有百分之三十三點四。
官員指出,知識程度愈高,愈不願意中斷工作年資,回到職場機率也就愈高。
女性勞參率常會出現所謂的「雙峰現象」,就是女性從學校畢業後,就業意願逐漸上升,之後因結婚、生子退出職場,做個全職媽媽,等子女年齡漸長後,才又重返職場,世界各國中以日本婦女最典型。
至於國內,則是以一九五一年前出生的婦女較明顯,一九六○年代後出生的女性,其勞參率在婚育年齡時,僅出現微幅變動。顯示婚育對勞動參與意願的影響已一代不如一代。
另值得注意的是,一九四一年一九五○年出生的女性,在五十五歲後的勞參率,反較前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年世代微降,似有提早退出勞動市場的傾向,後繼世代是否會有相同情形仍有待觀察。
若將國內女性勞參率與美國、香港及新加坡等國相較,台灣女性勞參率還不到五成,低於美國的百分之五十九點二,新加坡的百分之五十四點二,也低於香港的百分之五十二點九,政府相關各部會近年來推行各項獎勵補助政策,及行政院推出的大溫暖套案等,希望能將女性勞參率提升到五成以上。
經建會官員表示,美國女性勞參率達五、六成以上,但近來也有了變化,愈來愈多人能接受在家帶小孩的觀念,認為不一定非要出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