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勞參率逐年提高
所謂的勞動參與率,是指勞動力占十五歲以上民間人口比率,也就是十五歲以上民間人口中有參率勞動的比率,而勞動力就是失業者與就業者相加的總和,所以無論是失業或就業者得增減,都會影響勞參率的升降。
據經建會上月發布「台灣婦女人力運用效率逐年提升」分析報告,近年我國女性占勞動力人口比率由一九九八年的百分之三十九點四六,至二○○六年提高近三個百分點達百分之四十二點四五。
根據國際洛桑管理學(IMD)的資料顯示,我國女性占勞動力人口比率的排名雖未有大幅進展,但從數據觀察已向上提升,世界排名提高至三十五名,超越日本及南韓。
經建會官員指出,這是因國人教育程度普遍上升,服務業持續發展,及近年加速落實「提升女性就業機會」、「兩性工作平等法」等相關政策施行的成果所致。未來如何創造適合女性就業的職場環境,有效開發並整合婦女能力,以提升婦女人力運用效率,將是未來人力發展的目標。
官員表示,過去傳統觀念認為,女性不宜出外工作,應在家照顧家務,但近年來,隨著社會價值觀改變,女性意識抬頭,地位漸提高,社會上對男女在家庭角色的扮演與轉換上,逐漸接受男性也能在家當「家庭煮夫」,女性也能是「一家之主」,再加上過去職場上對女性的諸多限制,如性別歧視等,在兩性平等法實施後,也漸消失無蹤,女性工作能力受到肯定。
不過,女性在職場上受到的歧視雖減少,但在薪水上與男性相較,仍有些微差距。尤其懷孕的婦女,在公司上容易受到差別待遇如減薪等。
提升婦女人力列重點
受到低生育率影響,全球將面臨少子女化、人口老化及勞動力減少的問題,聯合國對此曾提出三項建議,包括重新評估退休年齡及退休津貼制度、增加工作年齡人口勞參率、增加短期工作移民。
我國已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然而,未來退休年齡是否能夠下降,仍存有不確定性,經建會認為,提高女性勞參率來增加勞動力,是較穩定的勞動供給來源。因此,持續強化適合女性的職場條件,藉此提升女性勞參率來增加勞動力,相較於提高其他勞動力供給,成長空間更大,潛力不容小覷。目前行政院相關部會已積極進行各項提升婦女人力運用計畫,包括協助婦女創業的「創業鳳凰琣婦女小額創業貸款計畫」及「縮減婦女數位落差試辦計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