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農委會統計,目前全台共有六十二萬餘頭豬採廚餘飼養,占全台百分之十點六。帶病豬肉可能成為廚餘進入豬的食物鏈,若廚餘又未經高溫加熱,病毒就有可能存活下來,讓豬隻感染致死。
其實廚餘問題可建議教育部仿效過去垃圾分類的成功策略,發起「廚餘減量,你我做起」運動,如學校營養午餐採取「光盤行動」,盛多少的量就吃多少的量,將盤中飧吃得乾乾淨淨,並將剩餘的飯菜「打包不浪費」,這還需要教師們的「裡應外合」。
第一階段的「廚餘減量」後,第二階段就是「廚餘回收」,可以借鑑德國經驗。在德國,垃圾車不像台灣這麼頻繁來收,大約是每隔兩周的固定時間收不同類別的垃圾桶。因此,廚餘就得小心處理,否則垃圾車還沒來就搞得臭氣沖天了。
基本上,德國家戶會盡可能減少廚餘的產生,將熟廚餘和生廚餘做初步分類,並妥善包裝後於垃圾車來的前一天放置在回收箱中。這些廚餘回收將會被當作生質能源發電,剩餘的沼渣還能送給農民做為肥料,可說將廚餘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化。
劉彥良(嘉義縣/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