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英聖
嘉義舊稱諸羅山,是平埔原住民「西拉雅」族部落,清初記載為「諸羅山社」,荷蘭戶口表記載為(Terosen / Tiraocen / Tailaocen),清初,漢人來這裡租土地,簽寫土地契約時仍沿用「諸羅山」。清康熙四十三年在諸羅山社附近興建「木柵城」,雍正元年改建「土城」,五年,加建四個城門的「城樓」,十二年種植「莿竹」環繞城外,乾隆五十三年改建為磚頭城堡,但是道光十二年,「張丙」反清戰爭時城池毀損大半,同治九年大地震城牆又倒塌,日據時期,一九○六年嘉義再次大地震,古堡全毀。
如今,文化中心和嘉義大學林森校區之間,阿里山森林鐵路有「北門站」,市政府東側和平路有「東門圓環」、中山路邊的「西門」市場、西門街,「北門、東門、西門」就是當年城堡所殘留的老地名。清乾隆時「諸羅縣」為何改名為「嘉義縣」呢?原來,與林爽文抗清有關,事後乾隆皇帝「嘉」勉當地百姓忠君大「義」,於是改稱「嘉義」,取代舊名「諸羅」,成為台灣地名變動的特例。日據時期一九二○年改稱「嘉義市」,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一日升格為省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