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會名家的期許:持續突顯特色 創造未來優勢

陳玲芳 |2019.01.06
1175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人間福報筆陣」雅集昨日在佛光山台北道場舉行,與會作者群、文人雅士近百位,歡聚一堂,互道新年新希望,也對今年四月將滿十九歲、即將邁入第一個「雙十年華」的《人間福報》,投以更多期許、無限祝福。

堪稱「文化中國」堡壘

台北市議員羅智強謙虛的說,感謝《人間福報》多年來讓他學習到很多,會持續在福報發表評論及文章來支持福報。台大教授黃光國教授感慨台灣快要失去「文化中國」的特質,很感謝《人間福報》邀請這麼多專家學者執筆為文,維護固有文化不墜;他個人要堅持一直寫下去。政大外語學院院長鄭慧慈表示,《人間福報》堅持乾淨辦報很不簡單,是台灣媒體界的一座燈塔。

社論主筆群之一、禪學專家陳琴富,與〈看人間〉作者、《聯合報》願景工作室策略長何振忠,都不約而同期許《人間福報》,未來能持續把星雲大師「心量大」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努力促進兩岸交流、和平發展,成為全球華人世界無可取代的重要媒體。

副刊的堅持 令人感動

新近出版《此刻最美好:快樂是安然的享受,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一書作者高愛倫,歷任《民生報》總監、《大成報》《星報》總編輯,是位文字履歷精采無比的資深媒體工作者,退休後生活更加多采多姿,從不放棄寫作的她,也為《人間福報》副刊寫稿。她指出「副刊」是福報的「強項」,尤其在各大報都紛紛退場的此刻,福報的「堅持」令人感動,她與另一位知名作家李瑞騰教授,都肯定副刊的貢獻,也期許《人間福報》持續突顯自身特色,創造未來優勢。

《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表示,儘管電子網路媒體呈現多樣化發展,他仍看好平面媒體的未來。他以歐美各國專家研究,發現重要報紙言論,仍受多數閱聽人重視與引用,深信「紙媒不會消失」。《人間福報》前社長符芝瑛,昨以「副刊」作者身分與會,她認為當前台灣媒體生態多元而混雜,《人間福報》置身於此大環境,雖不輕鬆,卻也毫不鬆懈,所以能夠「一步一腳印」,為媒體歷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殊為不易、益顯可貴。

很多作者都問,這樣的聚會每年都會辦嗎?評論家梁東屏說,台北道場的素齋好吃到不像是素的。他和妻子特地從花蓮來到台北參與此次盛會,他們覺得很有意義。

台北市閱讀寫作協會理事長汪詠黛,也是福報教育推廣、《人間社》記者培訓老師,昨日她在祈願卡上寫下:「跟著福報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福報滿人間。」為昨日的筆陣雅集,畫下完美句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