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後浪若洶湧 前浪何須站在浪頭上?

鄭慧慈 |2019.01.04
1745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鄭慧慈政大外語學院院長

我認為最奇特的大學法規莫過於「延長服務」和「限期升等」條款了。前者是針對老人而設;後者針對新進教師。乍看之下,兩套法規呈現對老人的尊崇以及對年輕人的苛刻。

政府大幅革了大學教授的年金後,藉設置「延長服務」辦法,撫平這些知識老人不平的心。屆齡退休者可以每年提出延長服務,最多可達五年,其精神或許在善用老學者深厚的學養。然而其條件包含「不得自行提出」申請,立意雖能理解,施行在台灣卻甚為有趣。會議桌上,我便聽到一位教研兼優的老教授惶恐地說:「我想再教書、再繼續我的研究,為何不能自己提出延退意願?」我也目睹一位老人的延退案被打手立委捕風捉影,假設性的控訴老人「自行提出」,彷彿老教授是公訴罪犯嫌。國家經濟蕭條之際,「年齡」讓老人成為眾矢之的。

今日質與量的評量辦法上,顯示大學無意培養大師,放眼各大學校園,也無大師的蹤影。果真如此,老學者們又有誰大幅優於誰?有意延退的老人恐須費心思,讓別人為他提出延退案。此辦法既明載條件,並須經過三級教評會,「不得自行提出」的規定無異在標榜鄉愿文化,沉浸於學術的老人或許因此不屑於延退。繼續存在職場的老人是真正屬於學養豐富者,或僅是善於做人?是否因此落實「老人剝奪年輕人機會」的揣測?

至於「限期升等」辦法,則始終難以落實,並遭某些團體的杯葛,這些團體成為無法在期限內升等的教師的避風港。

淘汰不適任者本是職場的基本公義。過去大學教師若不適任,也能領國家薪餉直到退休,教授工作堪稱是「鈦」飯碗。今日的「限期升等」辦法明載第六年尚未升等者不得兼職、不得任教評會委員……等,但設有兩年緩衝期。若系裡出現第七年半尚未升等的同事,系主任必須啟動不續聘案。系主任可能因維護法規,必須承受許多壓力,甚至被攻擊、抹黑。同儕會因立場不同而氣氛尷尬,甚至雞犬不寧。我們的文化裡,人人都同情弱者,許多不續聘案都因人情而無法通過,我甚至知道一位助理教授進學校八年,僅寫過半篇論文,另外一半「借用」別人的,對教學百般輕忽,在校第九年了,還被這制度呵護著。

儘管多數無法在期限內升等者,會在啟動不續聘案之前便主動辭職,但仍有不少人寧可耗費時間與精力也要保住飯碗。他會提出一套家庭或健康理由,有些教評會委員在投票前便已受請託,無法客觀,譬如對醫師診斷書真假的判斷、對所謂特殊狀況的認定等。不續聘案若未通過,該教師可以繼續第九、十年,此後還可以提出訴訟,再繼續一兩年或更久的工作。若夠幸運能滿足退休條件,還可光明正大的領月退俸;無法退休者,也已經多領了數年薪資,所謂「限期」,實際上不存在。大學教師的月薪中有一半是研究津貼,在許多優秀人才一職難求的社會環境之下,超過期限未升等的教師,還是能領全薪。因此,此辦法實際上僅能淘汰守法、有品德,卻無良好工作能力的教師。

優質大學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給予學養豐富的老學者應有的尊重,淘汰無能力做學子楷模的教師,應是基本公義。全力去護衛疏忽職守者的人難道不知「人情」是「進步」的絆腳石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