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黃庭堅寺院題詩

文/曾昭安 |2019.01.02
1632觀看次
字級

文/曾昭安

黃庭堅的書法在宋代頗負盛名,在他年輕時,書法已有小成,再加上詩詞方面的成就,更頗為自負,於是常常漫遊山水,在心動之處必題詩留念。

有一次,夜宿古寺,是夜月光如水,透窗而來。他披衣而起,漫步庭中,但見風搖影動,遠山巍峨,明月高掛,一時興起,便借著月光在院牆上題詩一首。題罷便立在牆邊孤芳自賞,心想此詩此字足以傲視天下讀書人了,直看得連連點頭,竊喜不已。

次日凌晨,黃庭堅早起,見庭中有一鶴發童顏老僧正在灑掃,老僧掃到牆邊,忽然看到那首詩。黃庭堅立在窗後,想看看老僧見此字有何反應。只見老僧駐足良久,連連搖頭。黃庭堅心想,一執灑老僧懂得什麼書法,必是裝模作樣而已;於是,走到近前問:「大師以為此字如何?」老僧淡淡地說:「若和常人相比略強,可惜還未窺書法奧妙之門庭!」黃庭堅心中不服,有意為難老僧,便取來筆墨,說:「還請大師賜教一二。」

「賜教不敢,老衲獻醜了!」老僧說著伸手接過筆,蘸飽了墨,凝神默立了一會兒,忽對壁揮毫疾書,寫的還是黃庭堅所題之詩。但見那字一氣呵成,以意貫之,最後一筆意猶未盡,直欲破壁而出。

黃庭堅不由心頭一震,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字竟有太多不足之處。

老僧看了一眼自己所題之字,搖了搖頭,用水洗去了。黃庭堅一見,便也要將自己所題之字擦去。老僧阻止道:「你乃天下名士,題字在此可揚本寺聲名。」黃庭堅聞聽此言,又有些沾沾自喜,看來自己還是有些名聲的。

這時寺裡晨鐘響起,老僧忽問:「你聽這鐘聲如何?」黃庭堅回答說:「悠揚聲遠,清心曠耳。」老僧:「聲音短暫,而如若此鐘常存,便常發此音。字猶如此,因名而留字,而字毀名消;因字之美而留名,而名同字傳。」

老僧一番話,如醍醐灌頂,令黃庭堅大慚、大悟。回去之後,他閉門不出,苦練書法 ,終成一代大家,而且不驕不躁,為人謙恭,不再鋒芒畢露,不再自豪自己的聲名。

二十年後,他重返當年的古寺,壁上題詩仍在,只是老僧不知去處。黃庭堅親手擦去了昔日的字跡,下得山來,一身輕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