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釘星斗

文/祁文斌 |2018.12.24
1454觀看次
字級

文/祁文斌

1802年,滿州總督玉德上摺奏請嘉慶皇帝,准許去掉部隊所用火槍上的準星,因為他覺得火槍筒上那個「疙瘩」有點多餘、礙事,士卒們平日裡操練時也叫累,拿槍手抖。審閱奏摺的嘉慶帝大為惱火:「所奏太謬誤,施放鳥槍,全憑槍上所釘星斗為準……」,當即傳旨摘去其頂戴花翎,嚴行申飭。

玉德的提議真是個笑柄!試想,當時如若一個文官提出這等「高見」,倒也罷了,卻不料是出自一個久經沙場、櫛風浴雨的封疆大吏之口!這下,我明白了: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國就發明了火藥,國人為什麼就沒想到,將火藥用於器械、裝備軍隊,卻以大刀長茅抵抗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以致近代,在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中一敗塗地。

清朝早期「重弓馬,輕火器」的觀念,在大眾心裡其實一直未變,「沖銳折堅,最為便利」的火槍認知,只存在於極少數個人的意識裡,而這極少數個人的意識也有局限,所以,火槍被稱為「鳥槍」;說到底,「鳥槍」是用來打獵的,而不是打仗。

觀念、還有方法最為緊要,不然,就得栽跟頭,以史為鑒,在何時何地都不晚。觀念、方法就是做事的「星斗」,必須釘牢,馬虎不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