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北地區的「薩哈(雅庫特)共和國」(Yakutia),人口約一百萬人,自然資源豐富,因為氣候嚴寒,冬天平均低溫僅攝氏零下四十一度,河川湖泊每年有九個多月呈現結冰狀態,當地民眾為了保存飲用水,發展出一項特別的產業:採收冰塊。
雅庫特人會利用好天氣時,前往結冰的湖泊,用魚叉把冰塊切割成長方形,再合力拖上岸,用卡車運回村莊,通常小家庭大約需要十立方公尺的冰,撐過七個月寒冬。採冰工人塔波諾夫(Innokenty Tobonov)表示,這項工作很耗體力,因為有時結冰厚度會超過五十公分,即使切割好也難以把冰塊拉出。
當地居民通常會把冰塊放在屋外,要使用時再取一塊進來,相當方便,不過這種融冰缺乏鈣、鎂等元素,偶爾還是要飲用自來水,避免礦物質缺乏,但七十四歲村民塞梅諾娃(Pelageya Semenova)抱怨,從臨近的勒拿河(Lena)汲取的自來水,因為礦場汙染,有時聞起來會有氯氣或石油味,因此他們還是偏好純淨的融冰水。
使用冰塊做為水資源,還有幾個原因,雅庫特附近鋪設的水管冬天會全部結冰,而夏天來臨時,冰塊溶解的水量又超出水管負荷;當地政府過去也曾考慮挖井,但堅硬的永凍土讓施工成本倍增,因此最後還是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