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曹麗蕙 |2018.12.10 語音朗讀 48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樓的音樂欣賞區 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木琴 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建築外觀採取原住民族「架木為巢」的家屋意象,整體也形似達悟族「銀盔」造型。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生活與器具」展示各族工藝用品及住屋模型,圖為以光雕投影呈現排灣族的石板屋。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人與自然環境」展區,以達悟族拼板漁舟象徵「海」。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衣飾與文化展區。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排灣族巫醫箱。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阿美族火塘。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排灣族占卜壺。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阿美族祭祀用陶器。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排灣女子胸飾(琉璃珠)。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文/記者曹麗蕙 不少遊客逛完台北故宮,欣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後,都會再沿著至善路步行10分鐘路程,前往「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參觀,在小而美的展館中,認識台灣本土原住民族的歷史與多元文化風貌。 「順益」的建築外觀採取原住民族「架木為巢」的家屋意象,前方再豎立一根高13.2公尺的石雕圖騰柱,整體也形似達悟族「銀盔」造型,而建築入口上方的門楣則請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以羽毛為題材,創作出不鏽鋼雕塑《榮譽》,看起來精緻又不失原始風味。 博物館主任林威城表示,「順益」不僅是一座民族學博物館,更是台灣首座以原住民為主題的私人博物館。去年行政院原住民事務委員會確定「國立原住民博館」將座落在高雄澄清湖畔,預計2025年開館營運;但在這之前,「順益」已於1994年開幕,至今有24年歷史。 博物館創辦人、順益企業第二代接班人林清富曾分享:「我們不是光展示物品給人看,我們希望讓參觀的人了解台灣的歷史。」他希望藉博物館促進漢、原族群的互相了解與融合。 林威城說,「林清富先生雖為漢人,但熱愛台灣文化,一生典藏千餘件原住民文物,並將其原住民族收藏與台灣美術畫作珍藏贈予館方,且為提倡台灣原民文化研究風氣,還另提撥經費贊助國內外大學相關研究,尤其希望將流失於海內外的原民史料蒐集匯整,包括荷蘭、清代、日治時期的原民文獻等,讓未來原住民或台灣學者得以承先啟後、研究應用,至今博物館也已贊助出版近百冊書籍」。 台東卑南族、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就曾說,台灣原住民沒有文字,當語言流失,在歷史和文化中就變成缺席的存在,因此過去的文獻史料對原住民非常重要,「出版品是順益博物館給未來500、1000年後原住民最好的禮物」。 與部落結合 打造漢原溝通平台 「順益」最特別之處,除了館內常設展外,每年冬季還會與單一原民部落合作,推出「與部落結合」特展,讓部落族人學習自行策展,圓一個詮釋自我文化的夢,也使原鄉部落與都市民眾能有一個溝通對話的平台。 林威城表示,一般公立博物館辦原民展覽時,多是以研究、學者的角度詮釋,從部落文化論述為主體的展覽,至今仍較為少見。 至今「順益」已舉辦過「重建彩虹的故鄉—泰雅族Megesya群染織工藝」、「阿美族生活智慧—南勢阿美族七腳川社」、「以巴斯達隘(矮靈祭)祭典活動探索賽夏族文化精髓」、「搖擺布錠—烏來原住民族紡織文化展」、「火神光照.喚起撒奇萊雅族Sakizaya的記憶與榮耀」等特展。 林威城直言,過去原住民較難自己書寫,但現今已培養出愈來愈多原住民人才,「他們可以為自己發聲,為什麼要代他們說話?」而「順益」也把原住民當主人來看待,展覽呈現希望達到「你來我家,由我來告訴你我們族人的故事;而不是我去你家,聽你說我們的故事」。因此,除了「與部落結合」特展,部分常設展的文字論述也由原住民自己書寫。 常設展 一探原民人、神世界 常設展主題分別為:「人與自然環境」、「生活與器具」、「衣飾與文化」、「信仰與祭儀」四區,展現原住民族生活環境的山海意象、傳統生計型態、顯形物質文化、生命秩序與信仰祭儀、族群概介與台灣原住民史發展。 一樓的「人與自然環境」展區,以排灣族石板雕刻象徵「山」、雅美(達悟)族拼板漁舟象徵「海」,呈現台灣原住民對環境的適應性;同時參觀民眾可透過數位地圖,了解台灣原住民各族分布。 二樓的「生活與器具」展示各族工藝用品及住屋模型,包括有雅美(達悟)族宗柱及傳統家屋模型、鄒族男子集會所模型、阿美族火塘、排灣族石板屋,並陳列陶器、樂器、漁獵與農業等生活器物等,表現日常生活與社會關係。 其中排灣族石板屋特別以「光雕投影」方式,鮮活描繪族人在石板屋生活的情形,小朋友也能從可愛的動畫與光雕中,了解蓋石板屋的過程與神話,包括如何採集、搬運、裁切石板,以及石板屋一開始遇雨時會漏水,讓族人十分苦惱,直至祖靈象徵的「百步蛇」現神蹟指示族人,依其鱗片排列來建構,便大大改善漏水問題。 三樓的「衣飾與文化」涵蓋各族的典型穿著、刺繡、紡織與裝飾,呈現原住民紡織、服飾之美。 地下一樓的「信仰與祭儀」則介紹原住民族的泛靈信仰、祖靈崇拜等,其中展場中圓型展示室正中的排灣族占卜壺為全館價值最高的展品。並以物件、圖像、器物等儀式性文物,展現各族多樣豐富的祭典內容。 前一篇文章 「佛陀紀念館特展」妙香秘境 雲南佛教藝術展 首度登台展出 下一篇文章 司法博物館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永續展 淡水河生態拾彩國光劇團 推鏡花水月沉浸展時代印記展 看台灣美術300年演變新北美術館開館 推4重量級展覽12公尺高哆啦A夢 6月造訪台北清緙繡、有聲畫 故宮雙展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