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曹麗蕙 |2018.12.10
4297觀看次
字級
一樓的音樂欣賞區 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木琴 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建築外觀採取原住民族「架木為巢」的家屋意象,整體也形似達悟族「銀盔」造型。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生活與器具」展示各族工藝用品及住屋模型,圖為以光雕投影呈現排灣族的石板屋。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人與自然環境」展區,以達悟族拼板漁舟象徵「海」。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衣飾與文化展區。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排灣族巫醫箱。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阿美族火塘。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排灣族占卜壺。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阿美族祭祀用陶器。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排灣女子胸飾(琉璃珠)。圖/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記者曹麗蕙

文/記者曹麗蕙

不少遊客逛完台北故宮,欣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後,都會再沿著至善路步行10分鐘路程,前往「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參觀,在小而美的展館中,認識台灣本土原住民族的歷史與多元文化風貌。

「順益」的建築外觀採取原住民族「架木為巢」的家屋意象,前方再豎立一根高13.2公尺的石雕圖騰柱,整體也形似達悟族「銀盔」造型,而建築入口上方的門楣則請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以羽毛為題材,創作出不鏽鋼雕塑《榮譽》,看起來精緻又不失原始風味。

博物館主任林威城表示,「順益」不僅是一座民族學博物館,更是台灣首座以原住民為主題的私人博物館。去年行政院原住民事務委員會確定「國立原住民博館」將座落在高雄澄清湖畔,預計2025年開館營運;但在這之前,「順益」已於1994年開幕,至今有24年歷史。

博物館創辦人、順益企業第二代接班人林清富曾分享:「我們不是光展示物品給人看,我們希望讓參觀的人了解台灣的歷史。」他希望藉博物館促進漢、原族群的互相了解與融合。

林威城說,「林清富先生雖為漢人,但熱愛台灣文化,一生典藏千餘件原住民文物,並將其原住民族收藏與台灣美術畫作珍藏贈予館方,且為提倡台灣原民文化研究風氣,還另提撥經費贊助國內外大學相關研究,尤其希望將流失於海內外的原民史料蒐集匯整,包括荷蘭、清代、日治時期的原民文獻等,讓未來原住民或台灣學者得以承先啟後、研究應用,至今博物館也已贊助出版近百冊書籍」。

台東卑南族、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就曾說,台灣原住民沒有文字,當語言流失,在歷史和文化中就變成缺席的存在,因此過去的文獻史料對原住民非常重要,「出版品是順益博物館給未來500、1000年後原住民最好的禮物」。

與部落結合 打造漢原溝通平台

「順益」最特別之處,除了館內常設展外,每年冬季還會與單一原民部落合作,推出「與部落結合」特展,讓部落族人學習自行策展,圓一個詮釋自我文化的夢,也使原鄉部落與都市民眾能有一個溝通對話的平台。

林威城表示,一般公立博物館辦原民展覽時,多是以研究、學者的角度詮釋,從部落文化論述為主體的展覽,至今仍較為少見。

至今「順益」已舉辦過「重建彩虹的故鄉—泰雅族Megesya群染織工藝」、「阿美族生活智慧—南勢阿美族七腳川社」、「以巴斯達隘(矮靈祭)祭典活動探索賽夏族文化精髓」、「搖擺布錠—烏來原住民族紡織文化展」、「火神光照.喚起撒奇萊雅族Sakizaya的記憶與榮耀」等特展。

林威城直言,過去原住民較難自己書寫,但現今已培養出愈來愈多原住民人才,「他們可以為自己發聲,為什麼要代他們說話?」而「順益」也把原住民當主人來看待,展覽呈現希望達到「你來我家,由我來告訴你我們族人的故事;而不是我去你家,聽你說我們的故事」。因此,除了「與部落結合」特展,部分常設展的文字論述也由原住民自己書寫。

常設展

一探原民人、神世界

常設展主題分別為:「人與自然環境」、「生活與器具」、「衣飾與文化」、「信仰與祭儀」四區,展現原住民族生活環境的山海意象、傳統生計型態、顯形物質文化、生命秩序與信仰祭儀、族群概介與台灣原住民史發展。

一樓的「人與自然環境」展區,以排灣族石板雕刻象徵「山」、雅美(達悟)族拼板漁舟象徵「海」,呈現台灣原住民對環境的適應性;同時參觀民眾可透過數位地圖,了解台灣原住民各族分布。

二樓的「生活與器具」展示各族工藝用品及住屋模型,包括有雅美(達悟)族宗柱及傳統家屋模型、鄒族男子集會所模型、阿美族火塘、排灣族石板屋,並陳列陶器、樂器、漁獵與農業等生活器物等,表現日常生活與社會關係。

其中排灣族石板屋特別以「光雕投影」方式,鮮活描繪族人在石板屋生活的情形,小朋友也能從可愛的動畫與光雕中,了解蓋石板屋的過程與神話,包括如何採集、搬運、裁切石板,以及石板屋一開始遇雨時會漏水,讓族人十分苦惱,直至祖靈象徵的「百步蛇」現神蹟指示族人,依其鱗片排列來建構,便大大改善漏水問題。

三樓的「衣飾與文化」涵蓋各族的典型穿著、刺繡、紡織與裝飾,呈現原住民紡織、服飾之美。

地下一樓的「信仰與祭儀」則介紹原住民族的泛靈信仰、祖靈崇拜等,其中展場中圓型展示室正中的排灣族占卜壺為全館價值最高的展品。並以物件、圖像、器物等儀式性文物,展現各族多樣豐富的祭典內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