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佛教堂」剖面模型。
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佛光山高雄佛教堂、三信家商波浪大樓,以及東港天主堂有什麼共通點?原來它們都是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陳仁和的經典作品。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前行無畏—陳仁和的建築時代」特展,盼透過一座座立體模型及建築圖說的展示,讓民眾能認識這位台灣重要的本土建築師。
一九二二年出生於澎湖的陳仁和,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就讀建築科,回台後成立建築師事務所,展開長達三十八年的執業生涯,是台灣戰後第一代現代主義建築運動中,極少數具本土籍且具明顯地域色彩的建築師,他兩度獲得建築金鼎獎十大建築師殊榮,直到一九八九年過世前,始終在建築設計第一線實務持續奮鬥。
策展顧問吳光庭表示,展名會取名「前行無畏」是因為陳仁和曾發表一篇文章,直言建築界應要有「自覺」,應自許將作品達到「真善美」的境界,「光復後不久,陳仁和對建築師在專業上扮演角色有其定見,雖思想太前進,未得到太多共鳴,但堪稱前行無畏。」
一九五八年竣工的「高雄佛教堂」(現為佛光山高雄佛教堂),是陳仁和執業後第一個大型作品,也被認為是其成名之作。他將佛教堂的外形採用印度佛塔的意象,內部空間則利用結構與高層變化的堆疊,創造出具有佛教石窟意象的神聖空間,不論在內涵與形式上都是精采的作品。展覽即日起於台博館本館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