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應有真善美 陳仁和前行無畏

曹麗蕙 |2018.11.29
3878觀看次
字級
「高雄佛教堂」剖面模型。 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佛光山高雄佛教堂、三信家商波浪大樓,以及東港天主堂有什麼共通點?原來它們都是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陳仁和的經典作品。台灣博物館即日起推出「前行無畏—陳仁和的建築時代」特展,盼透過一座座立體模型及建築圖說的展示,讓民眾能認識這位台灣重要的本土建築師。

一九二二年出生於澎湖的陳仁和,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就讀建築科,回台後成立建築師事務所,展開長達三十八年的執業生涯,是台灣戰後第一代現代主義建築運動中,極少數具本土籍且具明顯地域色彩的建築師,他兩度獲得建築金鼎獎十大建築師殊榮,直到一九八九年過世前,始終在建築設計第一線實務持續奮鬥。

策展顧問吳光庭表示,展名會取名「前行無畏」是因為陳仁和曾發表一篇文章,直言建築界應要有「自覺」,應自許將作品達到「真善美」的境界,「光復後不久,陳仁和對建築師在專業上扮演角色有其定見,雖思想太前進,未得到太多共鳴,但堪稱前行無畏。」

一九五八年竣工的「高雄佛教堂」(現為佛光山高雄佛教堂),是陳仁和執業後第一個大型作品,也被認為是其成名之作。他將佛教堂的外形採用印度佛塔的意象,內部空間則利用結構與高層變化的堆疊,創造出具有佛教石窟意象的神聖空間,不論在內涵與形式上都是精采的作品。展覽即日起於台博館本館展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