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第一具設計用來研究火星深層內部的機器人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第一具設計用來研究火星深層內部的機器人探測器「洞察號」,經過六個月的太空旅行後,正快速接近火星,進入緊張倒數時刻,預定美東時間二十六日下午三時(台灣時間二十七日清晨四時)降落在這顆紅色星球上。
「洞察號」今年五月從加州發射升空,航行四億八千二百萬公里後,預定降落在火星布滿塵土的岩石地表。
若一切依照計畫進行,「洞察號」將以每小時一萬九千三百一十公里的速度衝入火星大氣層。在降落地表約一百二十四公里旅程中,大氣層摩擦力、巨大降落傘和反推火箭會讓「洞察號」減慢速度。約七分鐘後,當它降落火星地表時,速度會降到每小時僅八公里。
將於美國美東時間二十六日下午二時四十七分開始的「恐怖七分鐘」,進入大氣層、下降和登陸。
「洞察號」降落地點和二○一二年火星探測器「好奇號」(Curiosity)的降落點相距約六百公里。好奇號和汽車一樣大,是NASA送往火星的前一部太空載具。
「洞察號」重約三百六十公斤,尺寸比好奇號小。「洞察號」(InSight)是「地震調查、測地學和熱傳遞內部探索」的簡稱。將是首個偵聽火星地震、研究地底運作的探測器。
「洞察號」探火星是一次「火星留名」的歷史時刻,有二百四十二萬九千八百零七人的名字伴隨「洞察號」從地球出發前往火星,其中美國六十八萬人,中國二十七萬人。這些名字將永遠留在火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