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
金馬獎紀錄片得獎人傅榆上台領獎時,發表「台獨」的主張,現場氣氛瞬間緊張,後續擔任頒獎者的中國大陸人士涂們立刻在台上回擊,並以「中國台灣」稱呼台灣,出席金馬獎的大陸影人並紛紛在微博上轉發「中國,一點都不能少」跟進表態。會後,大陸影人集體缺席金馬惜別酒會,導演張藝謀慶功宴更不准媒體進行採訪。另也有消息傳出,明年大陸可能不會再參加金馬獎。一個兩岸三地華人的電影界盛會,就這樣不歡而散、徒留後患。
傅榆事後在臉書發文,稱自己在台上的發言,並不是一時激動,而是「自己一直以來就很想為這部作品所說的話」。
這正是問題所在。我們相信傅榆女土是真心如此這樣想,每個人都應該有言論自由與政治主張,但是要不要在這樣一個文化藝術的場合,趁著全台電視轉播的機會,當著主張「統一」的大陸同業者的面,表達其個人的「台獨」政治立場和訴求?「政治歸政治、藝術歸藝術」,或許在作品中很難切割,但要利用文化藝術場合做政治訴求,那就是政治問題了。
傳榆應該是不會後悔的,相反的,她還會為自己感到驕傲。正如同她在臉書中說,「對於日後或許無法再和許多優秀的中國電影工作者交流,我當然也有遺憾。但對於我日後職業生涯所可能面臨的一切後果,我願意承擔,且並不後悔。」不知她有沒有想到,她這個行為可能會嚴重影響或阻礙到其他台灣影視、文化人士與大陸合作的機會。在整件事情中,她所想到的,就是「自己」。自己的情緒、理想發洩,比甚麼都重要。
另一個例子,就是本周六(24日)選舉中的公投。其中第13案的公投題目是:「你是否同意,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為此,國際奧會(IOC)近日第三度來函提醒,禁止外力干預體育,若違反規定,國際奧會將採取停權或除權等保護性措施,包括中止或撤回對該國家奧會的承認。國際奧會並不是危言聳聽、嚇嚇人而已,早在今年7月下旬,東亞奧委會就以台灣公然挑戰奧委會模式,有可能產生巨大的政治風險為由,停止了台中辦理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的權利。
「奧運正名」公投案是今年10個公投案中最不道德與最自私的案子。眾所周知,「東奧正名」公投案的目的,並不真的是為「東奧正名」,而是為「台獨正名」鋪路,因為國際奧委會已經明說了,如果台灣真的提出申請或通過公投,可能會面臨被停權或除權的懲罰,甚而會喪失對我國奧委會的承認。倘果真如此,受傷害的是誰?當然是那些優秀的運動員,因為他們將失去參與國際運動比賽的機會。而那些主張台獨的人呢?並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因而,我們必須說,「東奧正名」公投的提案人與鼓吹者,都是一群騙子與不道德的人。
平靜的水面,任何人只要丟一顆石頭都會引起漣漪。兩岸關係目前已經夠糟了,再也禁不起折騰。傅榆、公投案提案人紀政或其他台獨者,當然有權利去表達他們追求台獨的自由,但是請考慮一下場合以及使用的工具。當兩岸對抗或仇恨的情緒被激起時,他們能夠負責嗎?最多就像個小孩露出一副「責任不在我」的無辜模樣。
這就是台灣的問題,在統獨問題上,有人不道德,有人欺騙,有人只是要自己爽,而全然不考慮是否會傷害到其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