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指出,位於中國大陸雲南省的玉龍雪山白水一號冰川,是全球消融最快速的冰川之一。受氣候變遷影響,這座冰川自一九八二年以來已消失百分之六十的體積。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報導】最新調查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冰川正處於全面、加速退縮狀態,有的冰川末端三十一年間退縮一點二公里,厚度減少十三公尺,正加劇水資源危機,導致冰湖潰決、洪水及冰崩災害頻發。
《明報》報導,今年十月造成六千六百人受災的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與此相關,新疆也因此面臨洪水增多及提前氾濫的問題。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二十日發布《冰凍圈告急:二○一八氣候變化影響下中國冰川研究》調查報告,指出,氣溫變暖導致冰川提前融雪,洪峰在春季到來,夏季灌溉用水短缺。冰川退縮後加速產生的融水會在冰川末端或側部匯集形成冰湖,增加冰湖潰決及其他災害風險。
根據第二次冰川編目數據顯示,中國冰川面積達五點一八萬平方公里,占全球中、低緯度冰川面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許多冰川處於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是全球氣候變暖幅度最大的區域,近五十年間溫升幅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
數據顯示,自二十世紀五○、六○年代以來,有百分之八十二點二冰川處在退縮狀態,面積縮小約百分之十八。此次,研究者結合衛星影像解譯,發現中國多條重要冰川繼續退縮,消融明顯。
以黃河流域最大、最長的冰川阿尼瑪卿雪山哈龍冰川為例,一九八七年時,哈龍冰川面積為二十一點三九平方公里,此後二十年間減少零點八平方公里;一九九六至二○一七年間減少零點八六平方公里,退縮速率比前一階段增加百分之七十九,冰舌末端在三十一年間退縮達一點二公里。
敲響氣候變遷警鐘
環保團體「綠色和平」(Greenpeace)二十日指出,中國西部的主要冰河正加速融化,年水量已達七百多億立方公尺,近數月來迫使大批人群疏散,凸顯出氣候變遷的破壞力,而這為全世界敲響了警鐘。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劉君言表示,冰川退縮速度令人震驚,而且這一趨勢仍在加速。她預測,即使本世紀末以前,全球溫升不超過攝氏一點五度,亞洲高山冰川中也將有三分之一消失,「亞洲水塔」將面臨乾涸之危。
參與考察研究的甘肅省科學院地質自然災害防治研究所研究員沈永平指出,據一九六○年代水文資料,當時中國冰川一年的融水量約為五百至六百億立方公尺,約等於一九五一年黃河入海流量。但隨著最近十多年的持續升溫導致的消融,現在中國冰川年均融水量已達七百多億立方公尺。
他指出,全球升溫已經使冰川穩定性結構失衡,因此會頻繁發生冰崩和冰川躍動等災害。
隨著冰川消融的急劇增加,冰川災害的破壞性只會愈來愈大。目前,氣候變化影響下,中國冰川面臨失穩危險,亟需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