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原指隱世修行者所住的茅屋,後一般指比丘尼眾禮佛和修行的地方。
古時,文人的別號和齋室,用「庵」命名者頗多。用於別號的,宋朱熹號「晦庵」,明楊慎號「升庵」,清張伯行號「敞庵」等。
而用於齋室名的,宋陸游有「老學庵」,元倪瓚有「淨名庵」。
據傳明代以書畫聞名的唐伯虎雖然傲世不羈,但非荒唐放蕩之人。他原有徐氏夫人,因徐氏不甘心生活清苦,與其分道揚鑣。後來續青樓知己沈九娘,感情甚篤,可幾年後沈九娘去世,孤獨之餘,遂改屋舍為桃花庵,還寫了一首〈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
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
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
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
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
他得馳騁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狂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
無花無酒鋤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