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三國人物》 黃蓋、吳國太、孫皓

吳桃源 |2007.06.28
1410觀看次
字級

黃蓋在《三國演義》中主要的故事集中在四十六、四十七回。前者為有名的「苦肉計」,後者為「詐降計」。

「苦肉計」大家耳熟能詳,只可惜於史無據,何況黃蓋為了騙過曹操,情願被打得皮開肉綻,中國民間雖深信不疑,但畢竟值得討論:

第一、黃蓋為東吳三朝元老,追隨過孫堅、孫策與孫權,忠誠度不容懷疑,曹操如何憑五十棍的毒打就採信他的歸降?第二、赤壁之戰前黃蓋就是主戰派,他曾對周瑜說:「吾頭可斷,誓不降曹!」儘管周瑜當時未表態,但顯然黃蓋的立場比周瑜還堅決(四十四回)。

如果這樣,他怎麼可能因不滿周瑜要大家領三個月糧草以待曹軍而臨陣倒戈?因此「苦肉計」的情節雖是羅貫中為了配合「詐降計」的演出,虛構了這個前奏,還是頗為牽強。

至於「詐降計」由闞澤遞上降書後,曹操原本不信,因降書中未言明何時來降,闞澤以「背主作竊,不可定期」說服曹操(四十七回)。此點看來也難讓人折服,因曹操狡詐,即使信,也應派人前往江東刺探黃蓋的意圖是否為真。

不過回到正史,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引〈江表傳〉中黃蓋的降書:「(孫權)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魯肅偏懷淺戇,意未解耳。今日歸命,是其實計。瑜所督領,自易崔破,交鋒之日,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近。」這其實才是曹操相信的理由,什麼苦肉計、闞澤遞降書都是羅貫中編派的戲劇效果。

看黃蓋寫的「降書」,其字字斟酌、心思縝密的程度,可以想見這位文武雙全、智勇兼備的老將,不愧為東吳之寶。從最早他對周瑜提出「火攻」之計,到「降書」的內容,基本上就是一位全方位的戰略家。偏偏民間只記得苦肉計中的他,真不知這個角色是委屈了他,還是抬舉了他?

吳國太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那時劉備喪妻,周瑜建議孫權以假聯姻騙劉備至南徐成親,屆時可作人質以換回荊州。此事在喬國老(周瑜老丈人)出面道喜下,驚動了蒙在鼓裡的吳國太(孫權母親),孫權見事洩,只好供出原委,吳國太遂提議要在甘露寺看新郎,結果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孫權無奈,只好假戲真做了。

這段情節雖屬虛構,但因有喬國老的通風報信與吳國太的干預主持,結果周瑜與孫權弄假成真,基本上除了是一場笑鬧劇外,還滿足了大家對劉備的同情。

其實按《三國志‧吳書‧妃嬪傳》,孫權的母親吳夫人並沒有妹妹,這位吳國太被說成是吳夫人的妹妹,而且與吳夫人同為孫堅妻,吳夫人死後,孫權視為親生母。

顯然羅貫中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不過塑造另一個吳國太不僅無損於孫權母親的形象,反而因扭轉了整個故事的結局,呈現出喜劇手法的張力,這是羅氏高明之處。

孫皓是孫權的孫子,長達八十五年的吳國歷史就結束在他手裡。赤烏五年(西元二四二年)到十三年,吳國宮廷出現太子孫和與四子孫霸的嫡庶之爭,直到前者被廢、後者被賜死,這場內鬥才結束,但留給孫皓的卻是一堆爛攤子。

如果孫皓賢明,以他在位十七年(西元二六四~二八○年),應有機會整頓因前朝內鬥削弱的國力,偏偏這位末代皇帝個性殘暴,一上台就誅殺了當初推薦他的兩個大臣,再加上嚴刑峻罰、橫征暴斂、驕奢淫逸,東吳的基業反而加速毀在他手裡。

司馬炎滅吳後曾問:「孫皓之所以亡者何也?」薛瑩回答:「皓之君吳也,昵近小人,刑罰妄加,大臣大將,無所親信,人人憂恐,各不自保,危亡之隙,實由於此。」

薛瑩是誰?就是替孫皓捉刀寫降書的東吳大臣。由此可見連東吳大臣都同意孫皓是自取滅亡,怪不得別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