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坑中的保母 拉拔海龜長大

 |2018.11.05
1869觀看次
字級
孵育海龜的工作,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義工投入。圖/法新社
小海龜爬向大海,是段充滿危機的路途。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斯里蘭卡綿長的海岸線是海龜的天然聚集地,然而這種「海洋活化石」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小海龜的存活率極低,約一千顆卵才能孵化出一隻海龜,而剛出殼的小海龜回歸大海的短短路途又是另一道難關,除了面臨天敵捕食,還可能遭遇非法偷捕,或被漁網纏住而喪命。位於斯里蘭卡南部小鎮巴拉皮提雅(Balapitiya)的海龜保育中心,幫助數以萬計海龜安全度過回歸大海前的「嬰兒」時期。

海龜保育中心的工作包括把海龜卵埋到安全的沙地、為海龜準備食物、幫海龜洗澡和清理沙灘等。每天重複的工作看似乏味,但義工樂在其中。

來自中國大陸的大學生武天琪第一次到斯里蘭卡,沒有像其他人一樣享受美麗島國之旅,而是投入義工工作;她說,參與海龜保育,可以寓教於樂,為保護動物和大自然作出貢獻,「這種成就感是旅遊中得不到的」。

海龜保育中心員工佐亞扎不僅是海龜保護者,也從事海龜保護研究。他說,海龜的性別並非由染色體決定,而是由氣溫決定;當沙坑內溫度超過攝氏三十度,卵就會孵出雌性海龜,低於三十度就會孵出雄性海龜。

全球暖化

龜群變成女兒國

佐亞扎說,全球暖化加劇,讓海龜逐漸變成「女兒國」,自然繁殖的海龜中「十隻有九隻半」都是雌性,所以調節沙坑溫度、人工干預海龜性別是保護海龜很重要的環節。

一位正在給沙坑換沙的義工表示,調節沙坑溫度的方法是調整沙子厚度、定期換新沙、保持空氣流通,並放一些遮擋物。

在海龜保育中心內,小海龜按照孵化後一天、二天或三天,放養在不同池子裡。工作人員表示,這是為了讓剛孵化的海龜適應海水,練習游泳,以免牠們過於脆弱的龜殼禁不起海洋考驗。

保育中心不僅是「育嬰房」,還是傷病海龜的「醫院」。看護池裡通常會撒適量抗生素,以免從野外救回來的海龜身體感染發炎。海龜治癒後會放生,若是斷肢、難以在野外生存的海龜,通常就會留下來「養老」。

負責管理義工的「義客國際義工」團隊創始人肖榮攀表示,他們二○一七年放回了一萬八千隻孵出的小海龜,救治了十六隻傷病海龜,其中十三隻在治癒後回歸大海。

大陸流行文學作家米問問曾帶著十歲兒子到海龜保育中心,參與保護海龜的親子義工項目,這次經歷讓母子感觸很深。

投入保育

發現我們做得到

米問問說,在清潔、挖沙、搬沙、埋卵工作中,孩子學到海龜孵化的知識,更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我們看到,海龜數量少,與環境問題密不可分,如果我們保持海洋潔凈,不丟棄垃圾,自然環境中生存的海龜就不會存活率這麼低」。

保育中心的海龜保護項目指導員卡敏達說,在斯里蘭卡,類似規模的保育中心還有四、五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