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0年前 人類就喝巧克力

 |2018.10.31
2207觀看次
字級
可可能製巧克力,自古至今受人喜愛。圖/法新社
厄瓜多東南部高地古老聚落使用的器皿。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二十九日發布的研究報告,南美洲厄瓜多東南部高地的古老聚落早在五千三百年前便以人工培植方式種植可可豆,遠早於先前已知人類種植可可豆的時間,甚至比古埃及人建造吉薩大金字塔還早七百多年。

厄瓜多聖塔安納佛羅里達(Santa Ana-La Florida, SALF)考古遺址內,有保存完好的古老村落及儀式中心,屬安地斯馬由—欽奇佩文化(Mayo-Chinchipe)的一支,科學家檢視當地出土的陶瓷製品,發現使用可可豆的充足證據,而巧克力即由可可豆所製。

過去一般認為巧克力起源於中美洲的馬雅文明,但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厄瓜多東南部高地的古老聚落人工培植可可豆的時間,比過去已知的時間還要早約一千五百年。且如學界所料,南美洲老早就開始人工培植可可豆,而非中美洲最早。

熱帶常青樹可可樹上可見橢圓形豆莢,內含外型與豆類相似的可可豆,人們烘烤可可豆後,可製成巧克力及各種巧克力甜點,但在當時,巧克力多被當成飲品。

器皿殘留可可

比吉薩金字塔早

科學家在這座考古遺址發現五千三百年前人類便開始使用可可豆的證據,比古埃及人建造吉薩大金字塔還早了七百多年。

科學家在陶瓷器皿及碎片中發現可可澱粉粒;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人類學家布雷克(Michael Blake)表示:「如在鐙形土器壺罐及碗上採集的證據所示,他們顯然把它(巧克力)當飲品喝。」他說:「可可澱粉粒的存在,可能意味著他們將可可豆磨碎製作飲料。他們很可能將可可豆先發酵後再研磨,但我們還不確定。」

身兼考古學家的布雷克負責協助主導這項刊載於《自然生態學與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的研究。

先前有研究認為,亞馬遜河上游擁有最豐富的可可樹遺傳多樣性;且過去在厄瓜多出土的古代瓷器上,發現可可豆莢圖騰。這些研究支持著可可豆最早使用於厄瓜多的論點。

最近研究表明,可可品種克里奧羅(Criollo)起源於厄瓜多北部,但在約三千六百年前於中美洲完全被馴化。

布雷克表示:「看起來五千多年前在SALF考古遺址使用的可可豆品種,與那些最終進入中美洲和墨西哥的品種密切相關。」

可可消費文化

或由馬雅人興起

未參與這次研究的華盛頓州立大學博士可內羅(Omar Cornejo)認為,雖然最新研究提供了數千年前厄瓜多使用可可的證據,但無法證明可可在那裡被馴化。可內羅曾領導與克里奧羅可可品種相關的研究。

紐約城市大學雷曼學院考古植物學家麥克尼爾(Cameron McNeil)則認為,「可可最初引入中美洲時已經被馴化」。她說:「不過馴化是連續的過程,馬雅人和其他中美洲人持續馴化可可品種,以適應他們的口味。人們可以說,是馬雅人把可可的消費文化變成了一種藝術形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