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發言現場。圖/人間社記者林恩
中道圓融 佛教精神
● 樓宇烈(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
佛教由印度傳播到亞洲各國,先後在亞洲各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雖然也與該國家的原有文化和宗教發生分歧和衝突,但從未發生過用佛教去消滅和替代該國原有的民族文化和宗教。而是不斷地使自己適應該國家民族的文化環境,並和平相處。這正是基於「中道圓融」理念的文化包容精神。
閩台佛教 四大法脈
● 普法法師(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台灣早期寺院的創立,多與福建地區,以及福建僧人有關,特別是鼓山湧泉寺。曹洞宗之鼓山系不僅向台灣延續了法脈,在日常修行、宗門禪風等各方面,都塑造了台灣早期佛教的基本架構。最終展開基隆月眉山、台北觀音山、苗栗法雲寺、高雄大崗山四大法脈的閩台佛教。
開放態度 服務世人
● 蘇塔難陀長老(孟加拉佛教復興會會長)
我是孟加拉僧人,已是垂垂老矣,我想這是我此生最後一次參加世界佛教論壇。在此謙卑地呼籲下一代人,不要只固守自己,而是要遵照佛教的思想和現代價值,努力服務於世界上的苦難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