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凰助35076隻寄居蟹快樂換屋 文/吳秀麗 |2018.10.27 語音朗讀 74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背著塑膠瓶蓋的寄居蟹。黃淑凰╱提供 寄居蟹丟掉的垃圾之一,白色塑膠瓶蓋。圖/吳秀麗 從塑膠水管爬出來想換殼的寄居蟹。黃淑凰/提供 小朋友在寄居蟹快樂天堂聽黃淑凰說寄居蟹的故事, 快樂得不得了。 黃淑凰╱提供黃淑凰因 為寄居蟹而 拿到恆春半 島第一張環 境教育行政 人員認證。圖/吳秀麗關心生態的海產店老闆送給黃淑凰的 鳳螺殼,至少要泡水一個月,而且每天換3 次水,才不會臭。圖/吳秀麗寄居蟹不喜歡的「玻璃屋」。 黃淑凰╱提供黃淑凰生動地 描述寄居蟹找到 殼之後,是倒著 身體,由屁股先 鑽進殼裡。圖/吳秀麗 文/吳秀麗 墾丁青年活動中心「寄居蟹快樂天堂」的打造者黃淑凰,十年前看見一個會走動的塑膠瓶蓋後,決心闢建一個「寄居蟹安心成家」的天堂,七年間共成交三萬五千零七十六件寄居蟹換屋案例, 不但讓她博得「寄居蟹媽媽」美稱,更成為環保署認證的環境教育講師…… 「媽媽,有小朋友在撿貝殼……」一個幾乎不開口說話的孩子,用央求的眼神望著媽媽這麼說。媽媽說:妳去跟他說啊,請他不要撿。「我不敢,我不要……」母女倆僵持了好一會兒,女兒終於跨出步伐,快速走向那個孩子直接說:「你不要撿貝殼,那是寄居蟹的家!」然後轉頭快速奔回媽媽身邊。 這個媽媽事後含著眼淚將過程說給「寄居蟹媽媽」黃淑凰聽,並且感謝黃淑凰分享「讓寄居蟹安心成家」的故事,感動了女兒,讓一向不愛開口到常被認為自閉的孩子,跨出主動跟陌生人說話的第一步。 首次相遇 過程好心驚 民國九十八年,黃淑凰遇見第一隻背著塑膠瓶蓋的寄居蟹,因為好奇,就順手將牠抓進水桶內,想帶進辦公室給同事看。因走路震動,寄居蟹的塑膠瓶蓋竟與身體脫勾外露,嚇得她以為寄居蟹死掉了。但當停止走動,寄居蟹又把塑膠瓶蓋穿戴上身,驚嚇之餘她趕緊把牠送回海邊。 之後,黃淑凰和女兒又在停車場遇見了第二隻。女兒一句:「為什麼寄居蟹總是背著塑膠瓶蓋?」「是不是牠的貝殼被人家搶走了?」這個問題和女兒拍下的寄居蟹照片,讓當時擔任活動中心總幹事的林寰決定推動捐貝殼行動,訂下「寄居蟹安心成家」計畫,遊客若帶七顆貝殼來住宿可打七折。這個活動招來許多熱情的遊客,有的甚至將購自國外的整片貝殼門簾都帶至墾丁,想為寄居蟹成家盡一分心力。 等待蟹臨 一日看三回 黃淑凰當時對寄居蟹的認識是「零」,但生態導覽的經驗,讓她推測這些來自國外的貝殼可能不適合提供給墾丁海邊的寄居蟹,她擔心未來海域專家可能因此錯亂了此地生態研究,堅持貝殼捐贈有「二可二不可」:不可撿,不可買,只接受從前在海邊撿拾的或街上買來的貝殼,以減少對生態的繼續破壞。 當時許多人看到黃淑凰僅簡單地以海邊撿拾的廢棄鋼筋,圈起一片空地,就想讓寄居蟹自動來此更換貝殼,認為「簡直是天方夜譚」,這種論調反而激起黃淑凰「非要完成不可能任務」的堅持。民國一○○年,她刻意選擇四月一日愚人節,洗好二十顆貝殼置放在快樂小天堂裡,開始「一日看三回」,熱切等待寄居蟹造訪換殼。 每天看呀看,黃淑凰清楚記得每一顆貝殼長相,但足足等到第五十五天,才開始出現第一隻寄居蟹小尖兵來探路。 從零動靜 到熱鬧成交 因為太興奮,黃淑凰立刻拿起手機拍照,沒想到竟把小蟹嚇跑了。黃淑凰訕訕然回視寄居蟹用什麼換走貝殼,仔細一看,竟然又是一個黃色的塑膠瓶蓋。當下,黃淑凰心酸地忍不住放聲大哭,開始對藏身附近的寄居蟹喊話:「歡迎你們來這裡倒垃圾!」 可能是寄居蟹聽到了她的誠心,此後每到半夜,寄居蟹就會來到快樂天堂找新家。七年來,寄居蟹在這裡換走了三萬五千零七十六個新家。至於被牠們丟棄的「舊家」,有紅、藍顏色尖帽型的沖天炮屑、各類飲料和礦泉水瓶蓋、破碎的酒瓶瓶頸或燈泡「玻璃屋」、蝸牛殼、塑膠水管…… 黃淑凰把這些全部收集裝箱,多年來帶著木箱到處演講,一場場活生生的環境教育,感動了許多家長、孩子和專家的心。墾管處與有榮焉的讚歎她的用心,也敬佩她成為恆春地區第一位環境教育行政人員。屏東海生館的寄居蟹博士,也讚歎她是「全世界第一個協助寄居蟹換殼的人」。 感染力強 專做對的事 一位退休將官曾在聽了黃淑凰導覽寄居蟹的生態故事後,老淚縱橫地說,他曾掌握國家數億國土保護預算,卻不及手上沒有任何資源的黃淑凰所做的事多。直到現在,這位老將官還經常拿貝殼回墾丁。 二○一四年,茄苳國小家長會長在墾管處聽了黃淑凰演講,跑去問她「怎麼會做這種傻事」,但隔年二○一五年,會長就為寄居蟹募集了二○一五顆貝殼。但在清洗的過程中,會長忍不住打電話請教黃淑凰:為什麼貝殼洗了一個星期還是那麼臭? 原來,螺殼必須連續泡一個月,夾在尾端的殘餘螺肉才會與殼脫勾,這期間要天天換水不時甩殼,不然就會臭氣沖天或放久生蟲,造成二次污染。黃淑凰坦言自己有時也受不了這個臭味和過程,卻因不忍心讓寄居蟹粉絲幫忙,只能自己勤加換水。後來發現,她用力甩出的螺肉殘屑和水也都能成為雜食性寄居蟹的食物,才比較釋然。 前一陣子寄居蟹粉絲群有七個小朋友,自告奮勇要來幫忙洗殼,黃淑凰讓他們一人洗兩顆,當螺肉被甩出來時,小朋友興奮大叫。結果這十四顆螺殼一放進快樂天堂,一夜間就全被寄居蟹十分捧場的換走了。這幾天,黃淑凰又送了三百顆貝殼進天堂,也在兩個夜裡全被換光,可見寄居蟹不但在這裡找到了他們原生的家──貝殼,也找到了安全感。 為換屋 不惜大打出手 墾丁的寄居蟹以短腕陸寄居蟹及灰白陸寄居蟹為主。牠們是夜行動物,白天較熱,都躲在陰涼處。但黃淑凰在清洗貝殼時,牠們會出現在她身邊玩。妙的是,因為這種親近關係,讓黃淑凰有機緣看到寄居蟹為了搶殼而大打出手的畫面呢。 有一晚,黃淑凰在快樂天堂拔草,意外看到寄居蟹在「搶殼」,還演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戲碼。「扣扣扣」「扣扣扣」,夜裡的海岸樹林旁初次聽到這個聲音的黃淑凰,「被嚇到了」。 尋找聲音來源,才發現是一隻寄居蟹看上另一隻寄居蟹的家,打算硬搶強占,於是用自己的殼去敲另一隻蟹殼,企圖等對方受不了探出頭時下手。過一會原屋主果然探出頭,兩蟹怒目相瞪溝通無效,隨即持螯對打,結果原屋主居於劣勢硬是被丟出家門。 還有一次,黃淑凰看到三隻寄居蟹都對房子虎視眈眈,把原屋主丟出去的那隻還來不及鑽進空殼,另一隻躲在一旁的寄居蟹早就趁機將屁股一扭鑽進屋中,先占為強。 黃淑凰觀察發現,寄居蟹的體型有的大如手掌,有的比人的小指甲還小,所以貝殼也得有大有小,才能適合各種尺寸的寄居蟹。 寄居蟹每隔一陣子就會長大一些,自然要換個舒適好住的房子。若迫不得已待在無法緊扣身體的塑膠或酒瓶蓋裡,實在是因為寄居蟹找不到可換的貝殼。換新家時,寄居蟹通常有一定的倫理規矩,也就是學者所稱的「空屋鏈」──依照蟹身大小排隊,一隻隻按順序換適合自己的殼。 為了夜觀野生寄居蟹換屋,黃淑凰蹲在「快樂天堂」裡忍受酷暑蒸騰、腳麻痛苦,甚至被毒蚊叮咬,但當看見寄居蟹找到適合螺殼的那一刻,便覺一切都值得了。 換殼三步曲 七年看透澈 「快樂天堂」周邊一桶桶水中,經常泡滿了附近海產店老闆送來的鳳螺空殼。事實上,除了找合適的殼,洗殼也是寄居蟹媽媽的重要工作。「送人新居,怎能不誠意一點?當然要洗得乾乾淨淨才送得出手。」 寄居蟹身上若沒有殼,餐風露宿很容易受傷、曬傷乃至喪命。觀察寄居蟹七年,黃淑凰非常熟悉牠們需要什麼樣的房子,而且進住時還有一定的規矩和儀式呢。 寄居蟹不住扇貝,只住在順時鐘、右旋的貝殼裡。寄居蟹進住三步曲是: 一,先把身體試鑽進新殼中,丈量屋子大小是否適中; 二,將螯伸進去探探有無其他寄居蟹或雜物,例如殼內有否殘餘的螺肉,若有就必須先把殘肉勾出來; 三,用新殼把自己完整蓋起來,試著感覺一下是否舒適安全、行走無礙,如此就算遷居儀式完成。 黃淑凰一邊說一邊以自己的手掌和手指轉彎,唯妙唯肖表演寄居蟹持螯轉身鑽進貝殼的動作,所有細微的動作特徵,可是花了黃淑凰多年的時間才弄清楚的。 海生館的寄居蟹博士曾告訴她,全世界只有她在做「替寄居蟹找家換殼」的工作,而且經過長時間觀察,黃淑凰幾乎做了寄居蟹的生態全紀錄,所以先後拿到全恆春半島第一張「環保署環境教育推廣行政人員」及講師的認證。 黃淑煌從一個完全門外漢,到現在成為知名的環境教育講師,與寄居蟹相遇的因緣,為她開啟了一段意外辛苦卻又格外美麗的生活。 她感「蟹」孩子給予她為環境教育奉獻的機會,但她認為「自己只是一顆螺絲釘」,希望遊客除了玩,還能認識海岸的生態,共同創造良好的環境,人類的生活才能變得更好。 前一篇文章 陳冠廷 上陣即有大將風 下一篇文章 高跟鞋變蛙鞋 顏孝真從海洋潛進世界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李驥 從佛法中認錯再出發 李財星 因一畝田 變身知識網紅 作者其他文章【義工群像2】甘錦添、戴怡博 普賢殿最佳義工拍檔【義工群像】 徐念祖 蕭英綢 服務為信仰 養心兼養身林文峰 超級業務員的鋼筆人生筆的價值絕不在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