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山雷達站標高三千零二十公尺,是全台最高的海軍基地,中午以後,雷達站就在雲霧間忽隱忽現。圖/程嘉文
小雪山雷達站標高三千零二十公尺,是全台最高的海軍基地,中午以後,雷達站就在雲霧間忽隱忽現。
圖/軍友社
【本報台北訊】位於台中、苗栗縣界,標高三千零二十公尺的小雪山,是雪山山脈西稜最後一座海拔三千公尺山峰。由於向西視野絕佳,海軍在此建立雷達站,監控台灣海峽船隻動態。這也使小雪山成為全台三千公尺高峰中,唯一登山客無緣造訪的禁地。
「吃風喝浪」是一般人對海軍生活的想像,然而小雪山官兵若要到最近的海濱,卻得花上近四小時車程。官兵每天看到的,不是海鳥與波浪,反而是連綿不斷的山巒,營區外有山羌、帝雉出沒,冬天還得要鏟雪。
醫務中士陳柏任說,加入海軍之後,親友們總是會問「哪一條船?」自己的答案每次都讓眾人大為意外。
站長謝吉和少校,先前是濟陽級巡防艦的作戰長,求學與服役生涯大部分在南部,上山第一印象就是「冷」。即使台中市區是三十度高溫,山上仍然要穿防寒夾克,冬天冷氣團來襲,更變成一片白色世界。即使營舍有空調,寢室還多放了電暖器,開始還是冷到受不了。
今年初幾場大雪加上地震,導致多棵大樹倒下,阻斷聯外道路。由於結冰未消,林務局無法派機具清除倒樹,雷達站只好派出非值勤官兵,徒步走好幾公里到交通中斷處,把食材搬回站上。
由於海拔三千公尺的含氧量只剩平地七成,剛到小雪山的官兵,都有頭痛等反應。多數人很快就能適應,但有些人體質天生不適合高海拔環境,例如先前曾調來兩位原住民,沒想到高山症始終不好轉,只好改派山下單位。
由於交通不便,官兵採取「上二十、休十」排班方式,二十四小時三班輪值,連續上班二十天,再下山放假十天。山上沒有福利社與醫官,必須在回部隊時就把零食、基本藥品等「給養」帶齊。林道狹窄又沒有燈光,因此到了天黑,或是山區常見的午後雷雨,對外交通就等於斷絕。
謝吉和說,海軍軍官的教育原本就要求獨當一面,因為船在海上出狀況,長官沒法趕去支援。小雪山雖然不是艦艇,但也有類似的地位。而且因為人少、位置隔絕,所以相對來說,弟兄們之間感情好,管理問題也比較少;好幾位士官一待多年,也發揮照顧新人的效果。
電子士官長莊忠能,先前因任務跑遍海軍十八座雷達站,四年多前請調到小雪山。家住中部的他表示,很習慣規律的高山生活,「如果可以,我會選擇在此一直服務到退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