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松本】探訪草間彌生 文/阡陌 |2018.10.07 語音朗讀 28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展場1、2樓階梯間的人偶立牌呈現出草間彌生風格。圖/阡陌 松本市立美術館展場入口佈滿無限圓點。圖/阡陌 南瓜,是草間彌生童年的美好記憶,對她具有安定精神作用。圖/阡陌 草間彌生的圓點鏡像作品。圖/阡陌松本市小巷裡的尋常住家門上也貼了草間彌生的畫展海報。圖/阡陌松本市立美術館,草間彌生個展繪畫作品─All about Love。圖/阡陌 松本市街道的燈柱上插滿紅色圓點旗幟。圖/阡陌草間彌生作品〈幻之花〉,松本市立美術館收藏。圖/阡陌守護松本城的巍峨堅固城堡。圖/阡陌松本市青山環繞,是草間彌生的故鄉。圖/阡陌 文/阡陌 草間彌生,西元1929年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10歲左右開始以圓點和網紋畫一些幻想類作品。28歲移居美國紐約市,展開藝術創作。旅居紐約17年間,以〈無限的網〉及〈草間乍現〉等獨樹一格的作品,轟動紐約、甚至世界畫壇,被評選為「21世紀十大前衛藝術家」。 畫畫像是呼吸 草間彌生的外祖父經營大型種苗場,母親協助經營,父親招贅入草間家。從小生活在父母不斷爭吵的環境中,讓她苦不堪言。彌生就讀高一那年,罹患神經性視聽障礙,時常會感覺到幻覺或幻聽,會看到物體周遭浮現光芒,聽見動植物說話。剛開始她驚嚇得幾乎崩潰,飛奔回家躲在衣櫥裡,之後每當發作時,她立刻跑回家,把剛剛看到的景象畫在素描簿上,讓驚嚇和恐懼慢慢沉澱下來。她說:「畫畫就像是我被逼到絕境之後唯一的呼吸。」 在前往美術館途中,我們看見許多展覽訊息。馬路上駛過繪有紅色圓點的公車;燈柱上掛著紅色圓點旗幟;商店及民宅牆上,張貼著醒目海報。在在透露出松本市民對這位「松本女兒」的疼惜與讚賞。 圓是內心世界 來到市立美術館大門口,左邊豎立著色彩斑斕的大型花雕塑〈幻之花〉,前方牆壁及右方玻璃門上,貼滿了大小紅圓點,絢麗的色彩讓我很快進入草間彌生營造的夢幻中。 走進一樓繪畫展場,一幅幅由紅、黃、綠圓點組成的畫作,呈現出畫家無限延伸的內心世界。彌生與外界似乎隔了一層「斑點網」,她從斑點幻覺中,畫起圓點畫作,紅點、綠點、黃點是她的創作標誌,這三色圓點代表地球、太陽和月亮。她說:「常覺得自己被無限放大,不停旋轉,從天花板、窗戶、牆壁到各個角落,最後是我的身體、宇宙。」 從帝國大廈俯視 彌生的母親極力反對她當畫家,19歲的彌生好不容易爭取進入京都市立美術學校,但受不了日本畫壇的保守風氣,而萌生想去遼闊美國的夢想。24歲那年在松本市第一公民會館舉辦個展,她的精神科醫師驚為天才,建議她早一點離開母親。 因緣際會,彌生憑著畫冊上的姓名,跑去東京的美國大使館,在《名人錄》上查到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的通訊資料。彌生寫信給歐姬芙,並寄上幾幅作品,表明想去美國開畫展,很快地得到溫暖鼓勵的回信。西元1957年底,彌生終於抵達紐約,展開她的前衛藝術創作之路。 彌生初到紐約,饑寒交迫,冬天凍得無法入眠,只好爬起來繼續畫畫,每天吃幾顆朋友送的乾癟栗子當晚餐。餓得受不了時,便拎著布袋去魚店外面的垃圾箱撿魚頭,收集雜貨店丟棄的高麗菜葉,丟進舊鍋裡煮湯。 心情低落時,她會爬上帝國大廈俯視繁華街景,希望有一天能在紐約實現所嚮往的一切。熱切的夢想,讓她忘了饑寒。 圓點迎戰畫壇 西元1959年10月,彌生舉辦期待已久的紐約首次個展,相當成功。一張黑底白面的〈無限的網〉獲得極大迴響。她用黑白、簡潔、彷彿潛在意識裡的光點鋪展出一個大宇宙的空間。她說:「我已經被圓點之網操控了,我要用這個圓點迎戰畫壇。」 我從夢幻圓點展場出來,一身紅裝的草間彌生人偶赫然站在2樓階梯上,下方則坐著紅髮紅衣的半身立牌,十足的草間彌生作風。 南瓜撫慰心靈 來到中庭,一顆巨大的〈南瓜〉兀立在草坪上。 〈南瓜〉是草間彌生創作的重要主題,對她具有深重紀念性。彌生小學時跑去外公家遼闊的種苗場遊玩,發現南瓜的大肚子實在可愛,對她具有強大的精神安定作用。她說:「當我抱起南瓜時,便想起遙遠孩提時代的記憶,在過往內心困苦的日子裡,南瓜總能撫慰我的心靈。」 畫筆療癒自我 多年奔忙於歐美畫壇,草間彌生的身體出現了問題。西元1975年初返回日本接受手術治療,但身體狀況一直沒有改善而留在日本生活。她住進東京一家醫院,在對面成立一個工作室,白天在工作室持續創作,晚上回醫院住,過著規律生活。拿起畫筆,讓「自我消融」於不斷衍生的幻覺、圓點中,這是她自我療癒的方法。 「我抱著愛恨交加和千頭萬緒的思維活到今天,現在最想要的就是超越這一切。」彌生在自傳中,由衷感恩天上的父母所給予她的一切。 藝術救贖生命 草間彌生長年被幻覺所苦,但沒被擊倒,憑著堅強的意志力,執起畫筆,將所見幻覺揮灑在畫布上,創作出獨樹一格的前衛藝術。創作,讓她困苦的生命找到出口。她曾對媒體表示:「我一圈圈收著藝術這條線,努力摸索自己的生存方式,若是沒有這個窗口,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草間彌生除了是畫家、雕塑家、裝置藝術家,也是服裝設計家,更是出版十多本著作的作家。她的創作讓我領悟到:每個生命來到人世間,各有不同的因緣造化,也擔負了屬於自己的使命任務。一個生病的軀體,一個失序的靈魂,為人類帶來了豐碩的創作成果。 草間彌生 1929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年幼為精神疾患所擾,及長,於1948年離開家園,赴京都市立工藝美術學校學習傳統日本畫;1957年移居紐約,開始從事前衛藝術創作,與唐納德.賈德(Donald Judd)、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及安迪.沃荷(Andy Warhol)等藝術家結為好友,創作了許多重要的作品,〈無限的網〉即是其一。 繪畫以外,更涉足雕塑、瓶貼、製片、設計、甚至寫作。她耀眼的創作語彙,更甚而與時裝界巨頭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合作,成為跨足時尚界的藝術家。 2017年10月,「草間彌生美術館」正式成立於日本東京。 前一篇文章 返回彩色童年 下一篇文章 〔愛植栽〕Water 水耕植物 Lesson 1 水耕專用玻璃盆的使用方法 熱門新聞 01【詩】 颱風天裡播放Heisei2025.07.1402【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22025.07.1303【圖文書】《當你發現一顆剛剛好的石頭》 一顆石頭 一個新發現2025.07.1304【閃文集】印刷的奇蹟2025.07.1505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胡吳秀麗2025.07.1206儀式 創造不凡生活2025.07.1307【森活筆記】皺葉椒草 綠色解憂神器2025.07.1308柏林佛光山蔬食工作坊 蘿蔔絲酥餅首登場2025.07.1209大馬關丹站VEGRUN 跑出綠色行動力2025.07.1510做一棵照亮別人的「科技樹」2025.07.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森活筆記】皺葉椒草 綠色解憂神器【視覺DJ】鴿子樹上的行者【草木堪為友】肯氏南洋杉 挺拔優雅的南方之松【與植物對話】心田播種 植栽教我的事【綠手指筆記】療癒系養蘭記【藝象空間】襲園美術館 靜待成景的植栽美學 作者其他文章【海闊天空】 探訪古文明 【人間風景】公車站旁的花與果【紀實攝影】台北天空 風與雲愛淘氣【印象旅人】深坑行 看雲朵在古宅間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