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的大陸龔灘古鎮,台灣的古蹟、歷史建築等有形文化資產,足足有兩千四百處,文資保存相關系所卻少得可憐。
圖/新華社、資料照片
如的大陸龔灘古鎮,台灣的古蹟、歷史建築等有形文化資產,足足有兩千四百處,文資保存相關系所卻少得可憐。
圖/新華社、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文化部月初召開首次全國文化資產會議,透露台灣光是不可動的有形文化資產(如古蹟、歷史建築)便有兩千四百處,並以每年九十處的速度增加,修復保存這些文化資產將是重點工作。然而,台灣文資保存相關系所卻少得可憐,大學部甚至只有兩系。
在九月一日的全國文化資產會議上,文化部要求各縣市文化局設文資專責單位,台電、國防部、林務局等擁有大量文化資產的單位,也承諾聘用文資人才或成立專責單位,台電去年甚至首度招考七名「文化資產」人才。
若加上已成立的台中文化資產園區、故宮南院規畫要興建的「國寶文物修復展示館」,台灣急切需要文資保存人才。但從兩年前文資修法完成、去年文化部宣示「文資立國」迄今,台灣文資相關系所依然稀少。
目前,大學部設文資保存與維護相關系僅兩系: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與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研究所較多,除了前述兩系都有研究所,還有台北藝術大學的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等,但也不超過十所。
十多年來政府高喊「文創」,文創科系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極盛期近一百五十所。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教授殷寶寧指出,當時行政院提出「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將文創納入國家發展重點工作,傾國家之力發展文創,學校也跟著動起來。相較之下,台灣推動文資的力量集中在文化部,跟教育部缺乏連結。
出路未打開
影響學校設系意願
她指出,文化部文資局的做法,是成立文資學院,在各大學開設文資相關課程與學分班,供學生或校外人士修讀。但文資保存是相當專業的學問,人才養成不是一學期或一學年的課程可以完成。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表示,在跨部會的協調會議中,文化部曾多次表達希望教育部推動設立文資科系,教育部也希望學校提報設系。但設系一向由各校自主判斷,教育部不會主動要求,而近年未曾有學校提報設文資科系。她觀察,文資人才的出路並未打開,影響學校設系意願。
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教授曾永寬認為,因為目前還在「只聞樓梯響」階段,文資就業市場並未增長。他建議,政府若有心培養大專院校的文資人才,與其鼓勵廣設科系,不如投資於重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