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陳筱晨宜興報導】中國大陸江蘇省宜興市磬山崇恩寺,原名磬山禪院,據傳是唐代一僧人雲遊至此,被這裏的風光所攝受,遂擇基建廟。在奠基時,偶得玉器一件,其形如缽,其聲如磬,視為珍寶,故定名磬山,而這座寺廟,取名「磬山禪院」。
據《江南通志》載:「天隱禪師,開堂磬山禪院,法嗣四人,箬庵、玉琳尤著。」二人均獲天隱禪師真傳。特別是曾為磬山禪院香燈師的玉琳,其高風清操,戒德禪行,為全寺僧眾敬服;其智慧悲為佛教界楷模。
清順治十七年(西元一六六○年),順治皇帝迎請玉琳進京,下旨加封玉琳為「大覺普濟能仁玉琳通國師」,並賜「如朕親臨」象骨摺扇一把,於四月初八佛誕節上朝時,舉行大清皇帝和全國臣民禮拜國師的典禮。康熙初年,改磬山禪院為磬山崇恩寺。雍正十一年,又命敕建磬山崇恩寺,增建殿宇,直至乾隆年間,因其生父在磬山出家,乾隆三下江南,尋父至此,御筆親賜「天下第一祖庭」並重修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