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佛教慈光之聲 行善卅年

 |2004.01.14
78觀看次
字級

【本報基隆訊】基隆市有一支由佛教徒組成的「佛教慈光之聲」團體,三十年來默默捐米濟助窮人,受惠者難以計數。
在基隆市愛一路一處窄巷內,有一間經營近五十年的老米店「隆成商行」,店裡除擺設幾大包白米,最吸引人目光的,應是貼在牆上書寫有各界捐贈白米和善款的粉紅色海報紙。海報紙上的人名和善款數額每年更換一次,不過海報已佔據這面牆近三十年,而且紙上的人名一年比一年多。
「隆成商行」負責人張正彥說,約三十年前,他父親張樹枝和朋友黃祖胤、王金燦等三人在店裡泡茶聊天,聊到基隆市有不少窮人仍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由於張樹枝在愛一路有一間佛堂,時有信徒前往燒香祈福,三人突發奇想,何不從信徒開始,發起募捐濟助窮人,這是「慈光之聲」的伊始。
張樹枝等三人只要看到報紙上刊登有人急待社會救助,三人便連袂前往,明察暗訪,只要通過三人的審核,便會將白米送到對方家中。雖是白米,卻幫助了不少有一餐、沒一餐的貧苦人家。
張樹枝在兩年前,以八十四歲的高齡壽終正寢,向外界募捐的責任落在兒子張正彥和媳婦的肩頭上。另兩名發起人黃祖胤與王金燦仍固定前往隆成商行商討該如何濟助。
「慈光之聲」目前成員多達百人,除鄰居和信徒外,也有不少住在台北的人得知他們的善行義舉,也主動加入,如今每年可募得約七千台斤的白米,平均分給基隆市七個區公所,幫他們分送至低收入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