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如真長濱報導】台灣第一所船型教堂—樟原教會,位在花東海線的交會處,登上緩坡、白色大船逐步入眼,沿著走道外牆刻繪有各式原住民圖騰與人物,結合在地特色與海線風景創造出的新景象,即使不設指標,還是吸引遊人目光。
樟原教會位於台東長濱鄉最北端的樟原村,村內有五十多戶靠海維生的阿美族家庭,他們憑著堅定的信心,共同舉債二千多萬元興建完成。
樟原教會創設迄今已五十六年。民國三十七年一月,新港教會林川明牧師由大俱來教會長老林金隆陪同,將長老教會福音傳入樟原,七十九至八十年間,二次颱風侵襲造成教堂受損嚴重,於是決定重建樟原教會,並基於阿美族祖先熱愛海上捕魚,以及用方舟來見證上帝的意象,決定建造方舟形教堂,於八十七年二月二日落成。
曾經參與興建樟原教會的阿美族青年章雅聖說,方舟的造型都是由村人自行設計、施工,最困難的部分應設法先架好船身型體的外樑,不能有絲毫差池,下窄上寬的建築結構體,地基須穩固不搖動。
方舟造型的樟原教會,大門開在船頭正前方,船首豎立紅色十字架,船身外觀是仿木紋彩繪。船內分為三層,上、下兩層是做禮拜的場所,頂層為會議室、聯誼客房,可眺望波瀾壯的太平洋。
樟原教會現有教徒已增為七十戶,以阿美族為主,除一般教會活動外,最特殊的是捕魚季。每年五至八月間,教會由八、九位年輕力壯的兄弟,乘著船向海中撒網,婦女及其他弟兄在海邊守候,到十一至十二時時候,再合力拉船拉網上岸,大家共享魚獲。
宗教信仰與生活,對樟原村民已是密不可分了,懷著積沙成塔、滴水穿石的意念,他們真心打造一座屬於阿美族海洋文化的心靈庇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