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前後兩屆台中市長開發的二百多公頃「水湳智慧城」,中央公園率先完成,本月底試營運。全區有萬棵樹木,可成為「台中之肺」;最特別是因應極端氣候暴雨,公園裡建置五座滯洪池,要讓台中成為「海綿城市」的示範公園。
水湳智慧城(原稱水湳經貿園區)是原本水湳機場遷移後開闢,廣達二百五十一公頃,規畫許多大型公共設施,除中央公園外,另有綠美圖、中台灣電影中心和智慧營運中心等大型建設。
中央公園規畫是效法知名的「紐約中央公園」,依不同特色植栽和地面材質,塑造出活動場域,共增植近九千餘株喬木,搭配既有一千六百餘株,全區一萬棵樹成為台中的「綠意亮點」。
建設局長黃玉霖說,更重要是考慮到全球氣候變化,中央公園在都市計畫檢討時新增滯洪排水功能,區內五座滯洪池可自行吸收雨量並降低逕流量。
其中四座滯洪池以乾式方式設計成溼地,平時為公共開放空間,汛期利用植生整治灌木,讓雨水滲入地下水層,達到區域保水及疏洪的目的。
滯洪池的總容量為十八萬七百五十五噸,比法定容量多出三千二百五十五噸,相當於九十六個標準游泳池,八月底已通過暴雨試煉,展現公園防洪排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