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正雄
之前在高雄當兵時,常在大太陽底下出操。那裡一年四季如夏,幾乎天天都是晴天,因此每節課都會流失大量水分,軍服溼了又乾、乾了又溼,半天下來,整件衣服都是結晶鹽。菜鳥時不懂,只會拚命灌水,喝完水又馬上大量流汗,怎麼也無法解渴,還因為身體流失過多鹽分和電解質,變得非常虛弱,很容易中暑。
很多人覺得中暑沒什麼,然而軍中因為輕忽高溫失去生命的例子很多,所以,學長說一定要懂得保護自己。他的經驗是:當你很渴的時候,要小口喝水,不能一次補充太多水分,也可以在水裡添加少量鹽巴。
我試著照做,發現若是少量飲水,汗就不會大量排出,造成身體失衡,只是依然覺得口乾舌燥。後來有人建議我,可以在水壺加一片人蔘。人蔘讓整瓶水變得有一點苦,但喝下去後會在嘴裡回甘,感覺就沒那麼渴了,茶葉也有這種效果。
後來,我在淡水租地種菜,極端氣候下,高溫紀錄一再創新。大概是退伍太久,忘了太陽的厲害,剛開始也因為太過專注忘記補充水分,好幾次差點中暑昏倒,且因為水分補充不足,泌尿器官常發炎。幾次之後學乖了,現在務農時我都非常小心,對太陽充滿敬畏。
如今年紀大了,體力和眼力大不如前,工作時更應該注意身體,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幾乎不下田,到田裡一定準備兩大瓶水,一瓶是加鹽的白開水,一瓶是菊花枸杞水。大量流汗後,就找個樹蔭坐下來,吹吹風,小量補充水分與鹽分,菊花和枸杞可以生津明目,又能解渴又能保養眼睛,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