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曉玲
嫁為人婦十三年,從未與婆婆起過爭執。但其實,我與婆婆是水火不容的兩種人,彼此都有看不慣對方的地方。她做事快得像有人在催趕似的,還愛打麻將;我內向寡言,性子慢,做事情更慢。
我倆為什麼能相安無事呢?
首先,是婆婆對我很尊重。一天,我問燒火的婆婆在煮什麼,她說:「買了一個新砧板,你愛潔淨,我就先把它煮了消消毒。」我打開鍋蓋一看,哪有什麼砧板呀!在熱氣繚繞的大鐵鍋中,我隱約看到一捆木塊在沸水中翻滾!婆婆探頭一看:「咦!砧板呢?我剛才明明放進這鍋裡的,怎麼一轉眼就沒了?」原來,那個砧板是黏製而成的,開水一煮,膠水融化,砧板就散架成一堆木塊了。
我和婆婆都哈哈大笑起來,而我笑著笑著就哭了——婆婆真是有長者風範,她有一顆慈愛的心!她不像有的人,把我的潔癖看成是矯揉造作,她很尊重我的性格和生活習慣。人的性格受天性和環境的影響各不相同,一般是很難改變的。但既然已經成為一家人,如果不包容彼此性格上的差異,就很難長久地和平相處。
其次,是因為婆婆的寬容。婆婆懂得「無為而治」,大年初一,我看到地上有瓜子殼就把它掃出去了,掃完才想起來,老家有個習俗——大年初一不能掃地,免得把財運掃走了。我掃地時婆婆就在屋裡,她卻只當沒看見。後來我問她為什麼不提醒我,她說怕我難為情。聽了婆婆的話,我真的很慚愧。
婆婆就是這樣,我犯什麼錯她都不當場批評我。我在娘家,犯錯會被嘮叨、斥責,但我還是馬馬虎虎。奇怪的是,婆婆愈不批評我,我就愈內疚,做事就愈是特別注意,不讓自己出錯。在娘家,我很少主動做家務,除非父母指派才去做。婆婆從不讓我做家務,我卻不知為什麼總是主動搶著做。我想,大概是因為她很寬容、不挑剔,從不嫌棄我做得不好或做得慢,我才有做事的動力吧。
最後,大概是因為我的不奢求。早聽說婆媳關係不好經營,我又不會討好人,就不指望婆婆對我好;再說,她又不是我親媽,沒義務包容我、疼愛我;還有,我等於搶走了她的兒子,她眼看著自己辛苦養大的兒子對別的女人好,心裡肯定不舒服。所以,她怎麼對我,我都能理解和接受,為了老公,我會包容她。再說了,我自己的毛病一籮筐,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完美無缺,按我的想法去改變呢?所以我不奢求,做好自己的本分,嘴甜手勤,盡自己的能力真心待她,但求無愧於心。
同樣是過日子,有的人能過得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有的人卻過得雞飛狗跳、痛苦不堪。其實,我與婆婆的相處之道,就是尊重、包容、不奢求。我覺得,這個道理也適用於伴侶或其他家庭成員。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小家過不好,就不利於社會的和諧。以後,我會堅守我的為媳之道,與婆婆和睦相處。同時,也要把我的婆媳相處之道向親朋好友宣傳,共同經營好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