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貴版〈偏鄉暑假補救教學,值得推廣〉一文,對「將升國中的學生,進行差異化的個別輔導與補救教學」特別有共鳴。
之前擔任導師,我發現班上弱勢且低成就孩子,普遍數學成績不好,且缺乏自信心,惡性循環的結果,致使學習數學的動機低落,失去興趣。圖/Toin
拜讀貴版〈偏鄉暑假補救教學,值得推廣〉一文,對「將升國中的學生,進行差異化的個別輔導與補救教學」特別有共鳴。
之前擔任導師,我發現班上弱勢且低成就孩子,普遍數學成績不好,且缺乏自信心,惡性循環的結果,致使學習數學的動機低落,失去興趣。
為提升這些孩子的數學能力,能夠達到班上數學平均水準,我組成類似該文所述英語補救教學團隊,先了解孩子的行為特質與心理特質,再從不同程度、課程面向等,設計適性化數學補救教學計畫。
因為是針對不同孩子數學程度,進行不同教學與評量,孩子愈學愈有趣,愈有成就感,也更願意配合補救團隊老師補強自己的數學能力。
一學期下來,我們成功搬走孩子心裡那顆「我都不會、我都聽不懂」的大石頭,把他們都拉上來,燃起學習數學的希望。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有句經典台詞:有些事情總值得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鼓勵各校志同道合的老師能組成類似團隊,先行診斷弱勢且低成就孩子學業落低落的原因,再依據不同孩子的學習起點,對症下藥,進行適性化補救教學,真實回應孩子的學習需求與渴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與意願。
相信在老師們不離不棄,付出愛心與耐心下,一定能為弱勢且低成就孩子種下希望,激發出潛能,把每個被放棄的孩子都拉上來,實現「因材施教」激發教育理想。
小楊(桃園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