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五年來,除了每個月固定兩次的團集會外,帶領參加各種童軍大會,或舉辦露營、戶外教學,每每看到孩子們在活動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自我挑戰,也不斷地成長、進步,心中感到非常歡喜。
尤其是家長與孩子們藉由童軍集會的因緣得以親近道場,種下了菩提種子,接受佛法薰習,更是令人欣慰。童軍教育不僅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並找到自信,也讓許多家長圓夢,更走入社區,為社區服務。
時時準備 堅持服務
誠如童軍銘言︰「時時準備,日行一善」,又如青年守則:「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佛教講因緣,緣起時就要「把握當下」。民國九十二年五月初,接到一通電話,素昧平生的對方(中達社區協會秘書吳小姐)經李興農督導介紹找到我,她表示該社區將於暑假舉辦兒童夏令營,希望用童軍教育的方式來帶領。
聽到童軍教育受到社區的重視,心裡非常高興,一個社區領導人有心致力於兒童教育,而且是在「教改制度」下漸漸被犧牲掉的童軍教育居然受到重視,我們怎能不予以協助呢?站在推動社區童軍運動的立場,二話不說就承諾下來。
接著,訂定主題、設計課程全部包辦,服務員幫忙帶領、童子軍當小隊輔,三天的活動不同於以往的夏令營,孩子高興、家長滿意、社區理事長更是給予高度肯定,連續承辦了三年。
由第一年的「歡樂e夏.認識童軍」、第二年的「歡樂童軍成長營」,到第三年的「歡樂童軍親子營」,因為佛光童軍的結緣,也促使佛光會與社區結合,佛光人走入社區,法寶節到中達社區煮臘八粥,辦義診、義剪、關懷獨居老人、健康檢查、寒冬送暖......等。
愛與關懷 推己及人
民國九十二年十月,台中市南屯區三厝里里長黃志清在陪同孩子參加本團舉辦的泰安溫泉親子露營後表示︰「希望能共同舉辦一次焢窯」,當時為給人歡喜就很爽快的答應了,心想童軍活動若能與社區結合有什麼不好呢?
另一方面,或許他只是一時興起說說罷了,後來活動計畫緊鑼密鼓的持續進行,社區提供農地與經費,我方負責活動策畫與執行,諸如︰文書、海報、邀請函、食材訪價、採購、發放、焢窯編號、位置規畫......等。
此次參加人員除了童軍和家長約二百人外,社區民眾本來預估六百人,到了活動前兩天報名人數已超過兩千人,人數暴增,所需要食材數量呈倍數增加,也考驗我們的辦事與應變能力。
憑藉著多年來累積的經驗及佛光人的做事效率,不斷展現令人意想不到的水準也受到社區民眾的肯定。我們建議此次活動不提供免洗碗筷,領取粥品時許多民眾難免嘀咕或不滿,但由穿著童軍制服的伙伴把關徹底執行,民眾也只好配合攜帶使用環保碗筷,減少了許多垃圾,加上佛光會義工幫忙恢復場地原貌,更令地主讚嘆不已。
童軍教育讓孩子學會惜福感恩,適應團體生活,更知道要為別人服務。佛誕節到社區做環境整理,不是自掃門前雪而已,年底還要到老人安養院去關懷長者,這不就是自覺與行佛的另一種實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