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黏土教室】泥泥狗創意輕黏土捏塑

文/Max |2025.05.12
66觀看次
字級
製作步驟 06 加上頭部與細部構件,放在海綿上,等待乾燥。圖/Max
製作步驟 05 在底部加上獸足,讓雕塑能夠站立。圖/Max
製作步驟 07 確認整體乾燥與平衡,若不穩可進行微調。圖/Max
圖/Max
製作步驟 08 在作品表面塗上水性亮光油,模擬雕塑光澤,增加質感。圖/Max
製作步驟 01 準備材料:黑色輕黏土、廢紙團、膠帶、丙烯顏料、白膠與亮光油等。圖/Max
製作步驟 02 用廢紙團捏出動物的基本身體,作為內部支架。圖/Max
製作步驟 03 將黏土壓平成片狀,塗上白膠後包覆紙團。圖/Max
製作步驟 10 使用丙烯顏料仔細繪製色塊與細節,讓作品更豐富。圖/Max
製作步驟 04 包覆完成後靜置風乾,使形體固定。圖/Max
製作步驟 11 將彩繪完成,讓線條與色塊分明,這樣作品就大功告成囉!圖/Max
製作步驟 09 從局部開始彩繪,通常先以線條勾勒造型。圖/Max

文/Max

世界各地的庶民文化中,孕育了許多充滿生命力的民間藝術工藝品。這些創作不使用高級的材料,也不講求高貴氣派,而是透過簡單的素材、純樸的技巧,如彩繪、捏塑、雕刻等,展現出一種直接、可愛又樸拙的美感。這類工藝因為貼近生活,所以深受大眾喜愛,成為家家戶戶都能親手完成的創作。

今天,要帶大家認識的是來自中國的民間工藝——泥泥狗。泥泥狗是中國極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品,它是以泥巴捏製而成的小動物、小人物或神獸造型。雖然名為「泥泥狗」,實際造型卻不僅限於狗,各式造型應有盡有。作品捏製完成後,再用濃彩線條加以裝飾,展現出原始、粗獷而富生命力的視覺風格。

泥泥狗融合了原始宗教、巫術信仰與民間美學,擁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與神祕色彩。泥泥狗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起初是原始部落製作的「土符」,用來祈福、辟邪,作為圖騰或護身符,後來漸漸演變為節慶或廟會中贈送孩童的平安物品。

泥泥狗的外型充滿張力,有的怒目圓睜,有的咧嘴大笑,神情誇張,造型奔放。色塊與線條對比鮮明,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令人聯想到台灣彩虹眷村的彩繪風格,斑斕鮮明,充滿童趣與原始力量。

雖然我們無法取得黃土來製作正宗泥泥狗,但我們仍可運用輕黏土、丙烯顏料與基礎工具,用現代材料再現傳統風采。準備好材料,快來動手試試,捏出屬於自己的泥泥狗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