絏東海佛光童軍團的童軍們參加童軍節大會。圖/東海佛光童軍團提供
童軍們奉茶給自己的父母親,對他們的養育之恩表達感謝之意。圖/東海佛光童軍團提供
童軍服務深入社區
發心付出 贏得多方掌聲
◎記者郭東鴻
秉持星雲大師「關懷兒童」和「佛法要向下紮根」的教育理念,並透過童軍服務的熱誠及宗教慈悲的力量,東海佛光童軍團由佛光山中區首座暨東海道場住持依宏法師,召集數位佛光會督導與會長,於民國八十九年七月正式成立。
義工服務 無私奉獻
該團總團長郭東鴻表示,所有服務員大多是團員的家長,各人認同於童軍教育理念,且肯定童軍教育成果及對社區童軍運動有高度熱誠的年輕人。其中,有人因為本身就學時未能參加童軍而引以為憾,因此希望讓孩子參加童軍,一來開闊孩子的視野,二來也圓了自己的童軍夢。
同時,也有人為了想讓孩子在成長學習上有全方位的發展而加入,或是因孩子的些許偏差行為而經人介紹來此,甚至因學校童軍名額有限無法如願,輾轉打聽而來,不論什麼原因讓孩子成為童軍的一員,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希望孩子更體貼、更懂事、視野更開闊、學習更多元、身體更健康、親子關係更融洽。
為了下一代,這群家長們加入了服務員或義工媽媽的行列,除了參加木章基本訓練外,也經常參加各項知能研習活動,諸如手工藝學習、紙黏土創作、數位相機操作演練、排舞研習及點心製作等,不論動靜皆宜,每人謙虛好學且不計較台前或幕後,從活動中累積豐富經驗、鍛練身體,從而落實終身學習的精神。
「在了解星雲大師成立童軍團的緣由和目的後,當下期許自己堅持『一日童軍、一世童軍』信念。看著小狼、小蛙們不負眾望表現得可圈可點,令人欣慰,我將過去所接受的童軍教育、知識及在救國團的團康經驗運用到團活動中,在做中學也將所學傾囊相授,希望下一代比這一代更好。」郭東鴻說。
廣獲家長認同
該團的團務委員都是東海道場的大護法,如沈尤成理事、陳嘉隆理事、鄭松韓督導長、廖文銘督導、謝炎村督導、陳秋萍督導、林雲珍督導等人平日護持道場護法護教不遺餘力,每年贊助辦團經費供服務員進修、研習、訓練費用,不僅讓服務員擴展學習領域充實自己,也讓團長辦活動無後顧之憂。
郭東鴻指出,每個月固定舉辦的兩次團集會,有時會和學校月考撞期,使得部分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溫習功課而放棄來參加團集會的機會;或者,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團集會頓時變成了處罰的「犧牲品」,孩子無奈感受到「團集會不敵考試」的遺憾,然而這樣的遺憾在數次和家長溝通之後,終於露出曙光。
透過了解這些家庭的背景、個性、特質及優缺點,甚至孩子在學校所遇到的種種問題也想辦法幫他們解決,讓孩子在童軍園地能盡情發展潛能、快樂成長。如此,一方面漸漸獲得家長的認同,也不會再因考試到了而把團集會犧牲掉,反而藉由與同儕、伙伴之間的互動,讓孩子在用功之餘也能來唱唱跳跳以紓解壓力。
星雲大師曾說:「有恆是一種希望!」教育事業是長遠而永續的,除了發心、愛心外,還要有耐心,在做事方面,耐煩有恆才能成功;在做人方面,耐煩有恆才能通達。因此,有感於推動社區童軍運動是時勢所趨,郭東鴻期許經由東海佛光童軍團的各項活動能讓孩子在學業外找到另一份自信,並增加知識、培養人格。
圖說(一):東海佛光童軍團的童軍們參加童軍節大會。圖╱東海佛光童軍團提供
圖說(二):童軍們奉茶給自己的父母親,對他們的養育之恩表達感謝之意。圖╱東海佛光童軍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