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知》網路詐欺手法翻新

黃旭昇 |2007.06.16
983觀看次
字級

網路購物市場龐大商機引來歹徒覬覦,伺機混入其中詐欺牟利,詐欺手法也不斷翻新;除了傳統假賣場,「盜用帳號」成為新的犯案手段,更有惡質騙徒以假帳號截標,得手後還惡言相向。刑事警察局科技中心今天提醒民眾,買家進入消費平台前務必先掃毒,且勿點選來路不明的附加檔案。

網路拍賣陷阱多,有一民眾在雅虎拍賣上向賣家標到一支手機,結果被歹徒以冒牌帳號,冒充得標信件,要求匯款。

歹徒利用英文小寫的「L」跟阿拉伯數字「1」,兩者實在太像不易分辨的弱點,申請冒牌買家帳號,再以平台系統得標信極為相似的「偽冒得標信」寄給買家,讓買家誤信,匯款給詐騙集團。

被害人事後才發現被騙劫標,向警方報案後將人頭帳戶列為警示帳戶,未料,惡質的詐騙集團還打電話向被害人惡言恐嚇,行徑相當囂張。

刑事局統計,此類型截標詐騙手法,比前幾個月增加許多。警方提醒網友,不止英文字母「l」跟數字的「1」類似,英文的「o」與數字「0」也很容易搞混,網路購物的買家最好還是張大眼睛分清楚帳號,以免成了詐騙集團的待宰羔羊。

另外還有一種新的「ATM修正匯款說帖」詐騙手法,買家接獲購買的物品後,不久會接獲歹徒的電話,向買家佯稱,當初匯款操作錯誤,已設定成「分期付款」或「轉帳失敗」等說帖,要求重新到櫃員機操作設定。買家在不熟悉的英文介面中,遭詐騙轉帳。

這類詐騙手法急遽升高,主要是因賣家帳號密碼遭盜取使用衍生詐欺案件。警方統計,五月份的網路詐騙案件共六百三十五件,約九成都是「網購轉帳操作錯誤詐騙」,總損失金額約新台幣一千七百萬。

這與過去的網路購物,單純遭賣家詐騙的型態不同,警方推測詐騙手法可能是被騙者使用的電腦已遭植入木馬程式,個人交易資料全被盜錄,以致歹徒得以掌握詳細的電話號碼及交易內容。

除了網購之前電腦先掃毒,自動提款機絕對不會因操作錯誤而「自動轉帳」,若接到這樣的電話,一定是詐騙,絕對不要依照不明來電指示操作自動提款機,以免損失慘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