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際人才流動已成趨勢,教育部日前公布全球高等教育國際學生流動概況,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統計,二○○○年全球高等教育國際學生計兩百一十七萬人,二○○七年突破三百萬人,到了二○一六年更高達四百八十五萬人,換算十六年來增加兩百六十八萬人,成長逾一點二倍,顯示全球高教學生組成趨向多元。
進一步分析各國趨勢,美國在二○一五年擁有九十點七萬名國際生,占所有國際學生近兩成,位居冠軍,和二○○○年約四十七萬人相比,十五年來翻倍成長;其次為英國四十三點一萬人占百分之九點二、澳洲二十九點四萬人占百分之六點三,法國、德國及俄羅斯各占約百分之五;亞洲國家則由日本、中國大陸及馬來西亞擠進前十名,國際生合計占百分之七點八。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料顯示,二○一五年前十大國家中,英語系國家占半,包括美、英、澳、加、馬等五國,共吸引全球逾四成國際生;至於其他非英語系國家也競爭激烈,包括德國自二○一三年首度躍進前十,並且排名第五,直追居前四名的法國。
至於台灣國際生人數部分,教育部表示,我國在高教領域國際生占比上,雖無法擠進世界前十,但近年人數持續上升。二○○七年台灣高教國際生計有一點六萬人(指境外學位生,扣除五專前三年),二○一五年增至四點六萬人,略低於南韓的五點五萬人,不過到了二○一七年,國際生已達五點六萬人,十年間增加約四萬人。
我國際生來源
大馬最多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顯示,美國、澳洲及加拿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均以中國大陸及印度為主,兩者合計占比皆逾四成。
我國目前國際生來源,以來自馬來西亞一點三萬人最多,占二成四,其次為中國大陸、香港,分別占約一成七和一成五。
近年受兩岸局勢影響,陸生來台名額逐漸縮減,從巔峰時期逾五千人到去年剩八百人,不少學校受到衝擊。 有私校認為,陸生雖非主要生源,但仍有一定程度影響。世新大學校長吳永乾表示,陸生在台人數占比不算高,但學術交流機會受到影響,呼籲政府「打開大門」,讓學研環境更完善。
吳永乾補充說,目前我招收來自馬來西亞的學生最多,原因在於馬國的特殊局勢,以及受到當地排華效應影響,但今年馬國政府宣布未來可能承認獨立中學的文憑,恐進一步衝擊我高教的國際招生,不得不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