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香是佛教徒供佛修行的道具之一。香之形狀有呈條狀或片狀(瓜瓣狀)。香呈條狀,稱一炷香;呈片狀,稱一瓣香。「心香」指心中之香,學佛之人心中虔誠,自能感格於佛,和焚香供佛沒有差別,故稱「心香」。
梁簡文帝《相宮寺碑銘》:「窗舒意蕊,室度心香。」唐代韓偓《仙山》詩:「一瓣心香洞府開,偃松皺澀半莓苔。」
【意義】比喻心悅誠服,有似於焚香供佛般的誠敬。「合掌以為華,身為供養具。」對諸佛菩薩的供養,有形的供養遠不及無形的供養。有此體認,當我們在佛前拈香拜佛的同時,不要忘記把心也同香一樣點燃起來,將我們的誠心善意,光明與希望如同香煙裊裊般,散佈給周遭的人,布施光明與希望。
【出處】唐‧韓偓《仙山》、梁‧簡文帝《相宮室碑銘》、《敕修百丈清規》卷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