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鑑真大師到星雲大師

文/妙熙 |2018.04.26
12460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曾說:「你來我往,我往你來,來來往往,就是交流。」道出了當今世界佛教在地球村中的未來發展。圖/人間社記者慧裴
知恩寺法主福原隆善(中)與中華漢傳佛教訪日代表團團長湛如法師(左)、慈容法師(右)。圖/人間社記者慧裴
大正大學的碩博士生以其各宗派的誦經儀式,歡迎中華漢傳佛教訪日代表團。圖/人間社記者慧裴
淨土宗高祖善導大師。圖/人間社記者慧裴
圖/人間社記者慧裴

文/妙熙

星雲大師曾說:「你來我往,我往你來,來來往往,就是交流。」道出了當今世界佛教在地球村中的未來發展。

中華漢傳佛教訪日代表團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湛如法師和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輪值主席慈容法師為團長,兩岸佛教首度攜手,率130僧信,赴日交流,可說是佛教史上絕無僅有,別具意義。

於4月16至22日參訪律宗唐招提寺、黃檗宗黃檗山萬福寺、北法相宗清水寺、淨土宗知恩寺、臨濟宗相國寺、臨濟宗妙心寺靈雲院、佛光山法水寺、大正大學、立正佼成會等,緊湊而豐富。有幾個重點值得觀察:

一 宗派祖師 源自中國

參訪的7個寺院中,除法水寺為佛光山於日本新建的寺院外,皆為日本各宗派寺院的翹楚,有兩座為中國大陸僧人所建,有四座供奉著中國僧人為宗派祖師。

如,建於西元759年的唐招提寺,祖師鑑真大師歷千辛萬苦,東渡日本,帶來符合律制的戒法,傳授在家菩薩戒、出家三壇大戒,為日本登壇受戒之始,今為日本律宗總本山。

京都清水寺建於西元778年,為京都最古老寺院。由玄奘大師的日本弟子慈恩大師所建,原為日本法相宗大本山奈良興福寺的末寺。1665年,當時清水寺的貫主大西良慶長老成立北法相宗,獨立而出,仍以玄奘大師為祖師。

黃檗山萬福寺建於1661年,開山祖師為明末清初臨濟宗高僧隱元隆琦禪師,63歲率弟子,搭鄭成功船隻從長崎上岸,將大陸叢林清規完整傳入,影響當時日本禪宗,並創建黃檗宗,與臨濟宗、曹洞宗形成日本禪宗三大主流。

京都淨土宗的百萬遍知恩寺為唐僧所建,1575年天皇禦賜為日本淨土宗大本山。寺院供奉中國僧人善導大師像,提倡念佛法門。

二 中日友好 交流使者

二戰後,中日佛教交流源於1952年,趙樸初先生代表中國佛教界送一尊藥師佛像予日本佛教界,開啟了一個友好大門。1967年日中友好宗教懇談會成立,1972年中日邦交恢復,友好佛教組織紛紛興起,交流更為頻繁。1980年特舉辦鑑真大師回鄉巡展,達到高點。鑑真大師將唐朝最成熟的文化傳入日本,被視為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恩人。

1993年趙樸初率中佛協代表團到京都交流時,當時還有韓國佛教領袖,因而提出中日韓佛教友好往來「黃金紐帶」,為中日佛教建立深厚的友好基礎。

延續至今,日本佛教界有許多秉持中日友好往來的人士,如日本臨濟宗妙心寺中四大學派之一的靈雲院住持則竹秀南長老,便是一位代表。則竹長老1937年出生於台灣台南,師父山田無文長老為臨濟宗妙心寺派的管長,1980年他隨師父訪陸,播下友好種子,2003年起力抗右翼反對,每年於南京大屠殺日到南京舉行中日祈禱世界和平法會,於2008年被中國佛教協會授予中日佛教友好使者第二位。

首位中日佛教友好使者為日本佛教大學前校長水谷幸正,授予時間是1998年。知恩寺法主福原隆善是第四位中日友好使者,授予時間是2016年。

日據時代,日本各宗派在台灣建立許多分道場,延續者少。而台灣新建道場,創建時間相對短暫,不易進入日本佛教界。因此,台灣佛教界和日本佛教界的交流來往,遠不及大陸和韓國。此次兩岸攜手赴日交流,勢必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打開日後交流之門。

三 大正大學 空前接待

日本明治維新期間,立神道教為國教,廢佛毀釋,但鼓勵各宗辦學,許多有志學僧為振興佛教,紛紛興辦大學,從明治初年到大正年間(1862~1926年),佛教各宗派創辦不少著名大學,如淨土真宗大谷派的大谷大學、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的龍谷大學、曹洞宗的駒澤大學、臨濟宗的花園大學、真言宗的高野山大學、日蓮宗的立正大學等。目前,日本的佛教大學多達31所,短期大學51所,其中真宗系大學共11所,居諸宗之首。

此外,還有各宗派合辦的大學,此次參訪的大正大學,建於1926年的大正年間,故稱大正。即由三宗四派所共同創建─淨土宗、天台宗、真言宗豐山派、真言宗智山派,在日本乃至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加上此次走訪的臨濟宗妙心寺派,日本十大宗派就拜訪了五大宗派。

大正大學面對中華漢傳佛教訪日代表團的蒞臨,以超高規格接待,首見校長大塚伸夫帶領副校長、四個宗派的理事長、常務理事等代表全部出席,四個宗派在校的碩博士生盛裝唱誦該宗之經咒,在各宗派壁壘分明下,此表演在校園絕無僅有,也是日本佛教史上罕見。

四 居士佛教 蓬勃發展

二次大戰後,1945年公布《宗教法人令》,規定信教自由,使佛教強制統編的宗派,重新成立新的教團,當時登記多達270個。為國教的神道教降為民間宗教之一,新興宗教不斷崛起,既吸收了西方宗教,也融和神道教和佛教,以日蓮宗創價學會和立正佼成會最具代表性。

此趟行程,參訪了立正佼成會總部,該會於1938年由庭野日敬和長沼妙佼創立,總部設在東京,含意為「立於正法,與人交往,成就佛果。」從創會30人至今已多達300萬個會員。

立正佼成會響應梵蒂岡提出的「教會一致運動」,主張世界上各宗教對話,發起WCRP(世界宗教者和平會議),並在庭野日敬邀請下,中國大陸宗教出席了1979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召開的第三屆的WCRP,也在庭野日敬邀請下,進入了ACRP(亞洲宗教者和平會議)的國際組織。

深厚的歷史因緣下,中華漢傳佛教訪日代表團受到了立正佼成會高規格接待,親臨宛如西方歌劇院的大乘堂,聆聽居士們的傳統課誦儀式,結束時二樓傳來鋼琴伴奏,中西結合,很有現代感。

戰後佛教在各宗興學之下,也達到蓬勃發展,直在80年代,日本經濟陷入低迷,信徒供養難以為濟;加上少子化,寺院繼承問題叢生,今日日本佛教已有近1/3的廢寺。

相對的,日本佛教也看見了兩岸佛教的發展,有蒸蒸日上之勢,如大陸佛教協會前會長一誠長老於2017年12月21日圓寂,27日後舉辦荼毗法會,則竹秀南長老於日本佛教最繁忙的年底特別前去,他看到現場有逾萬人送別,相當感動。返日後,在日本的《中外日報》發表消息,表達見聞,希望激起日本信教的熱情。

五 佛光道場 法水長流

唐朝鑑真大師和明末清初隱元禪師一開始並非主動赴日,而是應日本佛教界邀請,為弘揚佛法,遠渡重洋。

目前,佛光山在日本建立6個道場──佛光山法水寺、東京佛光山寺、本栖寺、大阪佛光山寺、名古屋佛光山、福岡佛光緣,和過去不同的是,這是主動走出去,體現了弘揚佛法、積極向上的精神。

佛光山法水寺座落在群馬縣伊香保,為佛光山在日本的大本山,於2018年4月21日落成,當天兩岸佛教及中日韓佛教界代表齊聚,如日中韓國際佛教交流協議會理事長、比叡山行執武覺超、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湛如法師、妙心寺靈雲院住持則竹秀南禪師、日本東大名譽教授木村清孝教授,平等院住職神居文彰、水澤寺住職山本德明、大韓佛教曹溪宗釜山聯合會會長深山法師、立正佼成會總務部長澤田晃成等,受到日本佛教界的重視。大家都期待,未來法水寺將肩負起佛教交流的使命,更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據點。

繼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思想後,星雲大師發揚人間佛教思想,如果沒有星雲大師就沒有佛光山在日本創建的6個道場,也沒有這次中華漢傳佛教訪日代表團的交流,再過10年、50年,百年之後都將寫入歷史,傳為美談。

湛如法師說:「交流是雙向的,不是單向的輸出,交就是有來有往,此次的交流不是誰去改變誰,也不是誰去說服誰,而是誰去了解誰。不僅僅是兩岸、中日的交流,也是各個道場的交流,都是彌足珍貴的一段記憶。」

結語

唐朝鑑真大師在日本佛教最需要戒法時,將戒法傳入,將文化輸出,做了最好的佛教外交。二戰之後,在中國佛教協會前會長趙樸初先生的穿針引線下,從藥師佛像、迎鑑真大師回鄉活動,到中日韓佛教黃金紐帶,以佛教開啟了友好之門。

與鑑真大師同為揚州和尚的星雲大師,於21世紀,在日本設立佛光山日本大本山法水寺,帶來人間佛教,為日本佛教注入人間活力。未來法水寺將兼具中日文化交流的使命,更具有傳播人間佛教,建立人間淨土的時代意義。

日本佛教小常識

本末制度

日本江戶時代的幕府,為統制宗教而實行本山、末寺制度(本末制度)。1632年,德川家光向各宗派要求「本末帳」,次年各宗完成了對各自所管轄的末寺的統計而完成了末帳,確立了本山末寺制度。各本山必須負責管制其末寺,幕府只需通過對各宗派本山的統制,即可以達到統制佛教界全體的效果。

本山

本末制度中,本山的定義為根本山寺之意,意謂一宗傳燈付法之根本道場。又有總本山、大本山、中本山、別格本山、准別格本山等區別。隸屬其下之寺院,則稱末山、末寺。末寺亦有孫末、彥末、直末之區別。

稱呼

1882年規定神道教和佛教各宗各派都設「管長」,以負責委派寺院住持和制定各種法規等。然各宗派對宗派領袖的稱呼也略有不同,如淨土宗總本山稱門主、大本山稱法主。日蓮宗總本山稱管長、大本山稱貫首、貫主。天台宗總本山稱座主、大本山稱門跡。真言宗稱長者,曹洞宗稱貫首。各個末寺將住持稱為住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