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薰依草
日前參加一場「愛的微笑」讀書會,一支日本實驗短片吸引了我的目光。影片中,寶寶必須爬行經過一段設計好的假懸崖,才能抵達媽媽懷裡。
一開始,寶寶爬到懸崖邊,媽媽皆面無表情,寶寶一直盯著媽媽看,期待媽媽對他伸出援手,或是給他一些鼓勵,結果試了幾個寶寶,都沒能從媽媽那裡得到關愛的眼神,竟然統統倒退回原點。
後半場,媽媽開始給予寶寶笑容,鼓勵他們往前爬。結果,所有的寶寶皆不顧眼前的危險,奮力往前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投入媽媽懷抱。
笑容的力量真的很大,即使危難當前,也能鼓舞一個人不畏艱險地去嘗試。笑容,是一股強而有力的正能量,使人充滿積極思維。我會對這支短片特別有感,是因為它觸動了橫亙在我與母親之間,那道無形的鴻溝。
母親不像阿姨們都有一份正職,她的畢生心力皆投注於家庭,婚前在娘家做外婆的左右手,婚後負責夫家日常生活起居,被壓得幾乎喘不過氣。外婆在世時是母親的後盾,可以分擔她的憂愁與心事,可惜外婆走得早,母親只能獨自承擔身為大嫂的重責。加上她婚後便與同學斷了聯繫,又沒有職場的同事,情緒無處可抒發,日積月累下,再難展歡顏。
從小,很少看到母親真正發自內心的笑。她的個性消極,拒絕冒險,安全是首要考量,因此很少鼓勵我們勇敢承擔,總是選擇最保守的方式,這樣的觀念影響我至深。她也不喜歡我們過於突出,小時候好幾次因功課或行為被稱讚,當場就被母親澆冷水,認為這些表現不足掛齒。幼苗才冒出土就被應聲摧挫,來不及長大的勇氣就此深埋心底。
母親像是一面鏡子,讓我照見自己的模樣。我變得愈來愈退縮自卑,恐懼在眾人面前發言,手足無措像個做錯事的傢伙。我極厭惡自己這副德性,很想知道我究竟怎麼了?長久以來,與母親的互動也是似親密又疏離。
後來,藉由學習爬梳過往的點滴,終於慢慢理解,母親對我的影響甚鉅。而我當終於從泥淖中走出來,也徹底醒悟,應當體諒母親有口難言的苦衷,既然年過不惑,就該為自己負責。
此刻,該是我對母親展開笑顏的時候,就讓過往不如意隨風散去,重新點亮每一天,讓母親也能露出真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