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信評昨天發布報告,列出台灣產業在今年下半年面臨的能源政策等九大主要風險。圖為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中華信評昨天發布二○一八年中「信用展望報告」,列出台灣產業在今年下半年面臨的九大主要風險,其中之一就是能源政策風險。中華信評表示,台灣能源政策風險正在提高,缺電對高耗能高用電的科技業、鋼鐵、水泥以及化學產業影響最大。
中華信評分析師許立德說,台灣能源政策風險正逐漸增加,尤其台灣發電備轉容量過低,造成台灣電力供應的穩定度風險正不斷擴增,且近日天氣更熱,但台灣發電備轉容量曾一度降到只有百分之二點七。
針對中華信評的說法,台電發言人徐造華回應說,今年台電備轉容量在百分之六以上,五月時因為大修機組未歸隊且臨時有一些狀況,所以一度備轉容量較低,但是七月以來備轉容量都在百分之六以上,沒有缺電的問題。今年機組陸續歸隊,審慎樂觀明年備用容量可達到百分之十五、備轉容量達到百分之十的目標。未來再生能源逐步加入,電源陸續加入,台灣供電穩定性的風險不會提高。
許立德表示,政府規畫在二○二五年總發電量中,天然氣發電量占比將達五成,其次為煤炭占三成、再生能源占二成。他說,再生能源發電較不穩定,的確需要比較高的備轉容量,但政府長期能源策略能否有效實施的不確定性,例如再生能源到底能不能取代核能,有可能進一步提高台灣供電穩定性的風險。
許立德指出,台灣電力供應若長期不穩定,且能源價格又大幅升高,會對主要營運資產位在台灣的企業營運效率,及成本結構帶來一定壓力,目前看來各產業中又以高耗能高耗電的科技業、鋼鐵、水泥及化學產業首當其衝。
除能源政策之外,中華信評列出下半年產業可能面臨的其他風險,還包括保護主義與潛在貿易戰升溫、匯率波動、中國大陸科技業供應鏈實力增強、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兩岸關係停滯不前、治理與法遵成本上升、網路風險、房價對所得比偏高等。
許立德說,兩岸關係停滯不前、政治關係緊繃,也是台灣企業面臨的一項重大風險,尤其總蔡英文上任以來,大陸觀光客大幅減少,對航空、觀光及零售業影響最大;陸客減少甚至已波及到對觀光產業「有曝險(例如對飯店及遊覽車放款)」的金融公司,造成這些業者資產品質惡化,兩岸關係進一步惡化,將阻礙台灣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