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紀的生命體悟 陳三從 以和為貴 以法為家 口述/陳順章 整理/陳德啟 |2018.08.05 語音朗讀 161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2017年在佛陀紀念館五和塔喜慶之家,為父親陳三從祝壽。 圖/陳順章 佛光山「2016傳授國際萬佛三壇大戒」佛祖巡境.行腳祈福活動,陳順章府上特別擺香案恭迎,與父親陳三從及家人,等待行腳隊伍的到來。 圖/陳順章 佛光山「2016傳授國際萬佛三壇大戒」佛祖巡境.行腳祈福活動,陳順章府上特別擺香案恭迎,與父親陳三從及家人,等待行腳隊伍的到來。 圖/陳順章 家族成員於佛館大合照。圖/陳順章 口述/陳順章 整理/陳德啟 走過人生三萬六千五百個日子,父親陳三從用一世紀的生命體悟,讓我看到勤儉、善良、堅強、尊重與勇敢的化身。 愛的教育 勤學機智 我覺得父親最了不起的是雖然不識字,卻一再鼓勵我及弟妹們要認真讀書,才能成大器。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只有一個「愛」字,從不打罵。勤學的父親在我念小學二、三年級時,參加善化糖廠的識字班,藉以彌補他從小失學的遺憾。每天放學後,我就從善化國小徒步到糖廠等父親下班,路途雖然遙遠,卻是我最開心的童年回憶。 童年生活雖然困苦,但是有許多令人懷念的回憶,尤其父親對我而言,簡直是個英雄人物,他的聰明與機智總是讓我引以為傲。記得有一年,父親在黏蓄電池時,姐姐和我好奇圍觀,當時才幾個月的弟弟順隆緩緩地爬了過來,竟然把放在一旁的鹽酸當開水喝,反應快的父親馬上以生雞蛋加水灌食催吐,因而保住一命。 多才多藝 愛鄉愛民 又有一次,父親騎主管的摩托車回家維修,當他在拆除零件時,我就感到疑惑的問:「阿爸你又不識字,怎麼會修理車子呢?」沒想到父親洋洋得意地說:「這要有撇步,將零件拔下來,然後一個一個按照順序排乎好,就不會亂掉(台語)。」讓我不得不佩服父親的聰明才智。 遙想父親為了讓村內有地下水可以使用,與村民一起鑿井的點點滴滴,那時候我看到父親坐在「拖拉庫(卡車)」上,搖下車窗,指揮工程的進行,當時小小年紀的我感到非常驕傲,因為我有一個很威風又很偉大的父親。 小時候家裡非常窮苦,父親為了撫養七個兒女,除了在善化糖廠做工外,還利用假日將所種的菜挑到市場賣,也到山區學習鑄鐵技術,甚至半夜幫人抽水灌溉,一大早又要趕著上班,一天睡不到幾個小時,完全是為了讓我和弟妹們得以溫飽,並能安心讀書。 養家糊口 無眠無日 記憶最深刻的是父親曾經種洋菇貼補家用,每每半夜都要起來收割,連過年也不能停歇,因為稍不留神,洋菇可能過度生長而影響價錢。父親並沒有被無眠無日的生活打倒,克勤克儉與堅韌的身影背後,看到兒女茁壯成長,如其所願認真努力讀書,個個事業有成、家庭和諧,所有的辛苦也化為烏有,有的是兒女孝順、兒媳乖巧與兒孫滿堂的歡樂。 記得童年的颱風天是我們這些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候了,父親總會在每次的颱風過後,趕緊去曾文溪撿漂流木回家當燃料,也會撿拾在溪中漂流的雞、鴨、魚等可以吃的東西,作為加菜好料,希望給我們足夠的營養。之後,才明白父親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天候惡劣的情況下與天爭食,只為了給孩子有豐富的飲食。 歡喜布施 與眾結緣 講到學佛因緣,父親經常在老家附近的普安宮參加法會,擔任宮廟主任委員的他認為供奉的菩薩是南宋臨濟宗僧普庵禪師,既然是出家人,拜拜時就應該以素食為主,自此,宮廟大殿不再有人以葷食祭拜菩薩。這個久遠以前的往事,讓我深深感受到父親的慈悲心腸。 我們家族與佛光山因緣甚深,尤其感動於星雲大師對教育的用心,因此更加堅持追隨的決心,覺得能跟隨大師的腳步弘揚人間佛教,是非常幸福的事,何其有幸能擁有如此大的福報,讓我打從心內的法喜油然而生。猶記得佛光山慧慈寺創建之後,父親為了表達對師父的供養心,經常會送一些親自種的菜到寺院結緣。日後,舉凡各項法會、活動的舉行,父親都會歡喜布施,與眾人結善緣。 里民有約 與佛同行 弟弟順隆擔任民意代表及里長時,常常邀約里民在老家的庭院聚會,父親歡喜地與大家一起泡茶、聊天話家常,不但擴展了弟弟的地方人脈,也凝聚了里民之間的向心力。庭院裡的菩提樹,陪伴父親三十幾年,有著濃濃的手足情誼,是我和弟弟一起栽種與修剪的,希望父親及里民在樹下乘涼之際,也能薰習到佛陀二千多年前於菩提樹下悟道的法喜,讓心中的佛性日漸顯露。 每次家族團聚,五代同堂的熱鬧氣氛總讓父親笑得合不攏嘴,看著父親漸漸年老的身軀,不禁讓我深覺陪伴的重要。兄弟姐妹除了平日回家陪伴老人家外,大家有個默契,每年暑假約好日期,到佛陀紀念館五和塔為父親祝壽。 彌陀接引 蓮品上升 父親住院期間,虔誠念佛的他,「阿彌陀佛」、「普庵菩薩」不離口,只要看到法師前去探望普照,「阿彌陀佛」就脫口而出。一向為常住著想,體恤我們的父親,選擇定和尚母親佛事圓滿、梁皇法會前的空檔,在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吉時安詳捨報,享壽百歲,他的德澤留給子孫無限的思念與感恩。 數年前,我的岳父往生,送往高雄火葬場火化,並奉安於佛光山萬壽園。參加葬禮的父親當下感悟的說:「以後我若往生,也要用按呢,真清氣(台語)!」在父親成長的年代,火化並不盛行,父親的思想能與時俱進,讓我好佩服!而今父親如願地奉安於萬壽園,二六時中聽經聞法。 父親蒙佛接引,蓮登佛國;老家的菩提樹葉依然迎風搖曳,祝福遠方的父親蓮品上升!我會謹記您的諄諄教誨與叮嚀,繼續帶領弟妹們一起凝聚家族共識與和諧,為地方服務奉獻,在佛道上永不退轉。 前一篇文章 【生死自在】解讀「生、老、病、死」的自然機制與奧祕 (三十三) 下一篇文章 劉學慧 慈悲照護漸凍病友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巾幗不讓鬚眉—— 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之三)巾幗不讓鬚眉—— 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之二)小小幸福再多等一些時間記憶的絲找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