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向善行孝即為佛

文/程秀霞 |2018.07.31
1394觀看次
字級

文/程秀霞

身邊有學佛的朋友向我介紹佛法,說學佛的好處。我在網上搜索了一下,了解到佛法講求的是慈悲心懷,講求種善因、結善果,享受人天福報。

我在想,既然佛法這麼好,那麼,佛在哪裡呢?

中國有句古話:「堂上二老便是佛。」

母親十月懷胎,冒著生命危險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上,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在我們生病的時候,母親徹夜難眠,為我們煎湯餵藥;十年寒窗苦讀,父親風雨無誤地接送我們上下學,燈下陪讀到深夜,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成人。

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母親為了保護身下才三、四個月的寶寶,身體被塌陷下來的重物壓得變了型,雙膝跪地,上身向前弓著,兩手撐地,像古人行跪拜禮,孩子卻安然無恙;一位年近八旬的老母親,幾十年如一日地照顧腦性麻痺的兒子,為了自己百年後讓兒子有個好的安置,用回收積攢下來的錢,給兒子找了個養護院……

這就是偉大的母親,對子女最無私,最無畏,最直接,最真誠的愛!

如今,人們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不論是當官的還是黎民百姓,為了祈求佛祖來保佑他們的事業、家庭,紛紛奔向各種寺廟敬香跪拜,聽經、念佛,許願還願;也有一些人,希望能找到信仰,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可是對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反而缺乏應有的耐心和尊重。

父母老了,生活上需要照顧,心靈上需要慰籍,更需要子女的陪伴;而我們不論多大年紀,在父母眼裡永遠都是孩子,也永遠是他們的牽掛。出於對孩子的關心,父母有的時候難免嘮叨一些,有些子女不理解他們的苦心,把父母的關心看做是瞎操心,嫌他們囉唆;有的人為了耳根清淨,生活上自由,把父母看成是累贅,全然不顧他們的感受,把老人家送去養老院,以為有錢就可以解決一切,有吃有喝就是盡孝了。

然而,孝心並非全可由金錢和旁人替代。父母的年齡愈大,孤獨感就愈強,對子女的愛與依賴就愈深。如果你有心向佛,就要善待父母,善待身邊的長輩和親人,在父母慢慢老去的時候,對他們多些細心與耐心。

佛在哪裡?

佛不僅在寺院裡,還在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每個人身上,更在我們的心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