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金融機構整併應謹慎處理

蔡祐宜 |2018.07.31
1705觀看次
字級

文/蔡祐宜(專業經理)

為推動金融機構整併,金管會召開公聽會聽取意見,只要符合四大條件之金融機構,即具備發動「非合意」併購的資格。目前符合條件的金控有六家。金管會強調,這項政策是增加民營金融機構併購的誘因。

非合意併購又稱「敵意併購」,是指在公司派股東不同意的情況下,逕自進行股份轉換之行為。在學理上,非合意併購的買方由於未能進行「盡職查核」,具有一定程度的交易風險;而被併購的一方,其員工權益又該獲得何種程度的保障?併購之後,到底又能對原公司產生多大的效益?這些問題,應是這次金金併能否成功的主要議題。

國內金融機構家數的確過多,再加上網路銀行普及,現在民眾走進分行辦理業務的等待時間,比去大賣場結帳還要短。今年上半年國銀分行的總數較去年減少十四家,但全體國銀分行家數,仍高達三千四百多家。

除了家數過多外,更嚴肅的問題是銀行間的差異性非常小,在過度競爭之下,台灣民眾享有銀行所提供的各項金融服務的費用,跟國外相比是相當低廉。

舉信用卡為例,各銀行為了爭取更多發卡量,端出各式各樣的優惠方案,如機場接送、市區停車、刷卡退現金或換取飛行點數等,國外友人都羨慕在台灣辦卡簡便且優惠眾多,或許也算是另類的台灣奇蹟吧!

但在銀行「讓利」的背後,利潤變得相當微薄,也造成大多數的銀行無法「走出」台灣,去他國投資擴點;也由於台灣銀行員薪資比不上其他國家,特別是鄰近的香港或中國大陸,高階金融人才很容易被國外挖角。

因此,適當的整併的確有其必要性。但究竟該如何進行整併的動作,其實牽涉相當多的問題。

公營行庫的同質性高,公司文化也類似,整併後的資產規模可快速提升,但公營行庫背後的工會很強大,整併後勢必減少許多工作機會,整併難度也較高。

民營機構相對年輕,國際化程度較高,人員的流動性也高,或許是這次金管會把併購目標放在民營機構的主因。但若是以為一兩間民營銀行或金控合併之後,就能打國際盃,可能也太過樂觀。

台灣目前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去年在國際上的排名僅第一百二十九名,且相對於國際上第一百名的銀行,資產規模就差了將近百分之五十。除了規模之外,筆者認為更大的問題,在於本土銀行欠缺商品創新、風險管控、法務稽核等國際化的人才。

拿前幾年國內熱賣的人民幣TRF產品來說,大部分本土銀行所銷售的產品都是跟外商銀行買來後再賣給國內企業。換句話說,國內的銀行僅單純扮演銷售的角色,所以產品開發的利潤也都給外銀賺走,但出事之後,所有的爛攤子都是國內銀行在處理。這是在商品創新與風險管控的雙重問題。

兆豐銀行在美國被處罰鉅額的罰款,則是法務稽核人才國際化程度不足所致。由於對他國法規的不了解,使銀行蒙受巨大的損失。

允許非合意併購或許能加速金融機構整併的時程,但也請主管機關對於被併購機構的員工,應擬定合理的保障措施。台灣金融業的現況是,員工工時長、壓力大,早已非所謂的「金飯碗」,在合併後更是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如何協助這些過剩的人才轉型,筆者認為其重要性不亞於銀行競爭力的提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