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之間》薰習的力量

文/星雲大師 |2018.07.29
3345觀看次
字級
古代的農家婦女,在衣櫥裡放置薰衣草,以便衣服充滿香味,這就是「熏習」的力量。 圖/李姿瑩
主持人覺居法師 圖/人間社

文/星雲大師 主持人/覺居法師

古代的農家婦女,在衣櫥裡放置薰衣草,以便衣服充滿香味,這就是「熏習」的力量。

「熏習」是一種感染力、一種影響力。《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儒家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而時習之」,這也是熏習的力量。

佛教主張「多聞熏習」,又謂「薰修德業」;品德的修養,除了靠古聖先賢、父母師長的言教、身教之外,境教也很重要。環境可以使一個人在長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受到潛移默化而改變氣質。所謂「橘化為枳」,種在淮南的橘子,移栽到了淮北就生出枳子;古代因有「孟母三遷」,故而才有後來的亞聖孟子,這都說明環境熏習的力量,不容忽視。

熏習就是透過眼耳鼻舌身心向外接觸境界,然後在八識田中留下種子,待因緣成熟,就會表現在外,成為言行舉止上的一種慣性,稱為「習慣」,又稱「習氣」。

習氣就像一個裝過香水的瓶子,即使香水用罄,瓶子上的香味卻久久不滅。習氣又如種子,儘管花開花謝,只要曾經結果,留下種子,又會成為下一期生命的開始。因此,佛教有所謂的「留習潤生」,又說:「煩惱易改,習氣難除」,已經證果的阿羅漢,因為往昔曾多世為女性的業力種子,今生仍會情不自禁的喜歡照鏡子;甚至苦行第一的大迦葉尊者,儘管生活嚴肅,仍禁不住「聞樂起舞」,這也是前世業力留下的結果。

有一個雕刻家,長期雕刻羅剎鬼像,不知不覺自己的臉相也跟羅剎一樣可怕;後來改雕佛像,不久竟然呈現滿面的慈悲祥和。

兩個賣魚的婦女,長期在魚肆裡生活,一日外出未及回家,因而投宿在一間充滿花香的旅店裡。兩個人徹夜未眠,後來只得拿出魚,才終於在魚臭味中甜蜜的睡去。

既然認識了「熏習」的力量,我們便應該不斷的提醒自己,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憶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種子;有了善因業種,又何愁人生沒有善緣果報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