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訊】天生弱視的徐雅惠,讀書時得靠點字或放大字體,考試時需要的時間也比一般學生長,但她憑藉毅力與讀書的興趣,以公費留學取得馬里蘭大學聲樂演唱博士學位。明天她將在高雄市福澤基金會慶祝三十周年活動時談克服視障的心路歷程。
三十四歲的徐雅惠在家排行老么,父母體諒她視力問題,讀書時沒給她壓力,反而叫她不用讀太多,但她非常喜歡讀書,沒有點字版的課外讀物可看,就努力讀教科書,從小學到大學,都申請到福澤基金會獎學金。
徐雅惠國小、國中讀的是一般小學,讀書時有點字書給視障者讀,學校考試時,老師也體諒她的不便,會讓她延長考試時間或放大考卷字體,讓她覺得慶幸。她以優異的成績與紮實的音樂基礎,推甄進當時的國立藝專,再由五專插東海大學音樂系三年級。
在求學過程中都算平順,惟獨報考研究所時遇到挫折。徐雅惠回憶學校教務處人員看到她是弱視,很不客氣的問:「妳行嗎?」也有人不想為她延長考試時間或放大考卷,直接拒絕她考試,也有學校不但表明不給她較多時間或放大字體的考卷,甚至說「會就會,不會就不會,給不給時間有什麼差別」,使她覺得對方好像認為有沒有她這個學生都無所謂。
就因為遇到這些冷眼,徐雅惠一直提醒自己要比別人努力,唯有比別人好,才可以面對各種問題。
她上藝專後,因中文點字是用注音符號標注,遇到同音異字的困難,很多國字都不會寫,她則努力學會。英文考試時,老師看不懂點字英語,都扣她分數,她就全力改用一般英文書寫。徐雅惠專修聲樂碩士、博士班,要接觸許多和音樂有關的資料,她卻不以為苦,「必要時就背起來,」寫報告時,先將電腦上的字放大,整理好後再改回原來的字交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