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昭安
1935年,著名京劇演員奚嘯伯組織了忠信社,在天津的春和戲院演出。由於奚嘯伯當時已是京劇名家,粉絲甚眾觀者如雲,劇社收入頗豐,日子很是好過。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抗戰爆發,忠信社每況愈下,連劇社工作人員的薪水都發不下來。一天,班組的化妝師劉寶森找到奚嘯伯,面露難色地提出:「我要辭職!」奚嘯伯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平和地說:「我已經幾個月沒給你們發薪水了,我理解你的難處,尊重你的抉擇,批准你辭職。」
說完,他轉身問旁邊的賬房先生:「我們還有錢嗎?」賬房先生回答:「只有十幾塊錢,是社裡的伙食費。」奚嘯伯說:「等會兒你全都給老劉。」賬房先生極不情願:「都給了他,社裡幾十口人吃什麼?」奚嘯伯說:「要你給你就給,大伙兒吃飯的問題我會想辦法解決的。」
等賬房先生和劉寶森走后,劇社的人都指責劉寶森不該在劇社遇到困難的時候開溜,奚嘯伯笑笑說:「你們不要責怪他,老劉一家幾口人,就全靠他那點薪水過日子。現在,我們發不出薪水,他另謀出路,也是迫不得已。再說了,我們劇社前幾年能取得一點成績,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啊!你們凡事要學會換位思考,多替人家想一想,這樣,就不會有怨氣了。」說完,奚嘯伯拍了拍自己的肚皮,說:「肚皮餓了可以補回來,朋友失去了就難挽回了。我寧餓肚皮,不負朋友。」
奚嘯伯一番有情有義有理的話語傳到劉寶森的耳裡,讓他心靈震撼,感動不已,為奚嘯伯的為人處世智慧和人格魅力所折服。於是,劉寶森回家安頓好家人後,又回到了忠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