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珊
孫悟空挾金箍棒之威勢,在花果山建立「妖猴帝國」。王國初立,自然免不得論功行賞:「猴王將那四個老猴封為健將,將兩個赤尻馬猴喚做馬流二元帥,兩個通背猿猴喚做崩芭二將軍。將那安營下寨,賞罰諸事,都付與四健將維持。」
妖猴初返天宮,在下界對妖兵妖將們吐槽,說玉帝不會用人。然這大潑猴在花果山封賞,大力安插自己的人馬,培養自己心腹,豈不打臉?
又,孫悟空在蛇盤山對觀音大發牢騷。菩薩道:「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盡意,度得個取經人來,叮嚀教他救你性命。你怎麼不來謝我活命之恩,反來與我嚷鬧?」這兩處所涉及之馬流,亦有所本。
趙彥衛《雲麓漫鈔》云:「北人諺語,曰猢猻為馬流。」至於「崩芭」,則不可解。不過,吳方言裡倒是有這詞彙,用意為二:表示估計或者擔心,與恐怕意近。第二個則是擬聲詞,江南在舉行民俗活動或者祭祖時,必燃放煙花炮竹,似「崩芭」聲,大人常模擬「崩芭」聲,與寶寶互動交流。方志上說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復善諧謔。也不排除吳承恩故意幽讀者一默的可能性存在?
再說鐵扇密咒,孫悟空變作牛魔王之模樣,從鐵扇公主手中騙得芭蕉扇:羅剎笑嘻嘻的,口中吐出只有一個杏葉兒大小,遞與大聖道:「這個不是寶貝?」大聖接在手中,卻又不信,暗想著:「這些些兒,怎生扇得火滅?怕又是假的。」羅剎見他看著寶貝沉思,忍不住上前,將粉面耽在行者臉上,叫道:「親親,你收了寶貝吃酒罷,只管出神想什麼哩?」大聖就趁腳兒蹺問他一句道:「這般小小之物,如何扇得八百里火焰?」羅剎酒陶真性,無忌憚說出方法道:「大王,與你別了二載,你想是晝夜貪歡,被那玉面公主弄傷了神思,怎麼自家的寶貝事情,也都忘了?只將左手大指頭撚著那柄兒上第七縷紅絲,念一聲『咽噓呵吸嘻吹呼』,即長一丈二尺長短。這寶貝變化無窮!那怕他八萬里火焰,可一扇而消也。」
鐵扇公主所持之芭蕉扇變大之密咒,源自陶弘景《養性延命錄》之〈服氣療病篇〉,主要講道家之行氣術。不過,在該篇中的六字真言與小說中大同小異:「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有六者,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時溫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凡人極者,則多噓呬。道家行氣,率不欲噓呬。噓呬者,長息之心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於《仙經》。」又,「心臟病者,體有冷熱,呼吹二氣出之。肺臟病者,胸背脹滿,噓氣出之。脾臟病者,體上遊風,習習身癢、疼悶,唏氣出之。肝臟病者,眼疼,愁憂不樂,呵氣出之。以上12種調氣法,依常以鼻引氣,口中吐氣,當令氣聲逐字吹、呼、噓、呵、唏、呬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須恭敬用心為之。無有不差愈病,長生要術。」兩書有如此之差異,有可能是版本校對問題,有可能是吳承恩筆誤也說不定。
鐵扇公主求長生,故避世。書中說她「隱姓修行,後來也得了正果,經藏中萬古流名」結局,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