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為家」,本意為形容帝業宏大,富有四海,天下一家。典出《史記.高祖本紀》:「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太倉。高祖還,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曰:『天下匈匈苦戰數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後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說。」
故事大意是:漢朝初年,經過秦末動亂後,天下剛剛安定,朝廷打算在首都長安建造宮殿,便令蕭何負責規畫營建。後來漢高祖劉邦征討回來,看見蕭何把未央宮建造得富麗堂皇,很不高興,責怪蕭何說:「天下尚未平定,成敗也難預料,怎麼現在就把皇宮建造得這麼豪華?」
蕭何回答說:「就因為天下還沒平定,才把握機會建造宮殿。況且帝業宏大富有,天下一家,不將宮殿建得壯麗,無法彰顯出天子的尊寵威嚴……」劉邦聽了覺得頗有道理,才轉怒為喜。
「四海為家」從此沿用下來形容帝業宏大,一統天下。後亦轉用於形容一個人志向遠大,或比喻一個人漂泊無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