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洪欽祥 兒女行佛典範 曹麗蕙 |2018.07.04 語音朗讀 270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望著親近的家人,洪欽祥老居士面露慈祥笑容。圖/洪信助提供八十歲那年,洪欽祥老居士獲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頒發「模範父親楷模」殊榮。圖/洪信助提供 洪欽祥老居士與兒子洪信助一家合影,被製成2011年桌曆,祖孫三代情誼躍然紙上。圖/洪信助提供 洪欽祥老居士85歲時,精神奕奕與家人出遊杉林溪。圖/洪信助提供2018年除夕,洪家大小團聚拍攝全家福照,家人間洋溢深厚情感。圖/洪信助提供 口述/洪信助(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佛光合唱團總召、通盈通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記者曹麗蕙整理 6月21日,97歲的父親洪欽祥老居士解脫了病苦,於家中安詳辭世,在佛光山台北道場法師、佛光會與合唱團團員的助念聲中,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父親,一直是我的榜樣,回顧與他相處的點點滴滴,他的言行身教、生命態度深深影響我。 父親出生於彰化縣芳苑一個非常偏僻的海邊鄉村,由於家無祖產、家徒四壁,就到處幫人務農、作物,賺取微薄工資養育我們6個孩子,但打工務農是看天吃飯,雖然父親勤勞誠懇,卻僅於秋收時節才有穩定打工機會,一家8口常常三餐不繼,生活相當「艱苦」。 即使是如此,他卻不像台灣早期電影中的威嚴父親,動輒打罵孩子,記憶中他甚少動怒,總是對子女動之以情,說之以理,也就是「愛的教育」,在我心中,他是位慈祥和藹的父親。 行動奉獻 父愛關懷 由於出身貧寒,我們子女十多歲就北上赤手空拳打拚、討生活,離鄉背景的我們,謹記父親在鄉下的教誨:「要成功,就要做得比別人多,不要怕吃苦」,這也成為我們奉行圭臬,無論生活、工作再苦再難,都想辦法咬牙撐過。 父親並非僅於口頭說說,他更身體力行他的教誨。1967年,大哥來到台北萬華創業,缺人手顧店做雜物,46歲的父親首度離開家鄉,來到繁華都市,就是為了要幫忙協助兒子。 1978年,我選擇投入從未接觸過的物流貨運,創業之初,因業務分布北中南,最後決定大哥駐守台北,我前往台南,中部就由父親負責管理。 雖美言為管理工作,實際上卻是極為陌生的行業和粗重活兒,尤其草創期從零開始,什麼都缺,非常克難,父親常常得自己搬貨、送貨、顧店、接電話、夜間還要顧夜。不僅如此,站所內外所有雜務,包括煮飯、掃地通通都要做,實是辛苦極了! 這是我創業最艱困卻也最重要的時期,父親義無反顧幫我頂了這個缺口,還得一切「通包」,從頭摸索,只為讓身為兒子的我不至於分身乏術、疲於奔命,早年台灣父母不擅用口語表達愛,但我從父親的力挺與行動中,感受到他對我濃濃的父愛與關懷。 堅毅身影 永不放棄 兩年後物流事業漸上軌道,父親也從中部回到台北,但在業務擴展期間,需請「外車」運送,一趟貨運價值高達千萬,須有信任的人南北押車(跟著司機運送貨物),此時,父親看我白天營運管理公司,晚上已無體力再押車,因此自告奮勇承擔這重責大任。 押車,是需南北奔馳、晚上無法好好睡覺的工作,當貨物送抵目的地時,他又要接搭野雞車(沒有合法執照的車輛)北上,稍事休息,再送下一趟。猶記他當時常跟我說,他已幾個月沒躺在床上休息,都是隨車睡在高速公路上,讓我很心疼。但連續幾年的光景,父親從未喊苦喊累,只是默默奉獻自己,成就孩子的事業。 如今回想起來,往事歷歷在目,若無父親當初對子女的體諒、分擔與無私付出,就沒有今天的我,也沒有今日的公司規模。 尤其父親勤奮堅強的身影,讓我體會到他吃苦耐勞、勇於承擔的氣度;感受到他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這都是我創業時的榜樣,帶給了我無比的勇氣和堅韌的毅力。 手足情深 傳承家庭和睦 大哥因事業定居南部,弟弟則自退伍後,與我同住,至今未曾分家。許多人好奇,洪家人總是手足情深,家族向心力強,這其實也都深受父親的影響。 父親一生力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僅對子女愛護有加,他和大叔兄弟感情之好,可說羨煞鄉親父老,亦傳為佳話。 印象中,大叔從鄉下到台北找父親敘舊時,兩人出門逛街都還會手牽手,走累了就蹲下來談天說地,好像總有聊不完的話題,這在當時保守的社會相當特殊;即使在今日,兩個50多歲的大男人、親兄弟,手攜手逛街、相互扶持的畫面,也是罕見。 父親與叔叔間的情分,也啟發我們子女,謹記兄弟姊妹間要和睦相處,手足情深、家和萬事興才會受到鄉里尊重。 由於父親十分重視家庭,80歲那年,當他受到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頒給他「模範父親楷模」殊榮時,他高興得不得了,笑得合不攏嘴,直說這是他一生感到最光榮的時刻,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 精進念佛 信仰安定身心 父親年輕時身子骨健朗,晚年才受病痛侵蝕,82歲首度因腳中風住院,當時見到父親無助地說:「信助啊,我可能活不下去了」。 我則安慰他:「子孫們都在您身邊,您一定會長命百歲」,勸他念佛,結果他很聽話,不僅自己常常念佛,看到子孫們來看他,也會特地念給子孫聽,在病苦時他因信仰安定撫慰了身心。 那年,他安然脫險,生命又延續了十多年,雖然他的健康每況愈下,兩、三年前發現攝護腺癌、主動脈血管瘤,我和弟弟同心照顧父親,每天與看護一起幫他洗澡、上廁所、餵他吃飯,照料他飲食起居。 感謝佛菩薩保佑,即使父親多重病症在身,卻未受到太多疼痛折磨。每次回診,主治醫師都嘆:「很多癌末病人都痛不欲生,醫師都要開嗎啡減輕疼痛,難得洪老先生未受太多痛苦。」 一年半前,他因吸入性肺炎發燒緊急住院,我們家屬心急如焚。情況緊急到醫師還開口詢問是否要做「急救」,讓父親留口氣回家。但我們不捨父親受氣切插管之苦,選擇傳統醫療,放棄急救。 佛光山功德主會會長滿益法師、台北道場當家知貫法師收到通知,都攜「往生被」前往急診室重症區助念,而在佛菩薩加被護佑下,父親病情再度趨緩,有驚無險度過難關,沒多久轉到普通病房,而後回家休養。 一年多來,父親生命氣息愈益虛弱,6月21日躺在床上安詳離世,雖然他的離開讓我們萬分不捨,卻也深知他已消除病痛,得到解脫,而他能有福報,未得太多痛苦修得善終,子女們也深感欣慰,相信他能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在西方三聖佛菩薩座前,接受佛光加被,蒙佛接引,早成佛道。他的風範行誼也早已深深烙印兒女子孫心中,長存家風。 前一篇文章 【生命我懂了】讓我們更懂愛 下一篇文章 【生死自在】解讀「生、老、病、死」的自然機制與奧祕(二十九)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5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6【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巾幗不讓鬚眉—— 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之三)巾幗不讓鬚眉—— 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之二)小小幸福再多等一些時間記憶的絲找回自己 作者其他文章故宮百年院慶 推描金佛卡文創永續展 淡水河生態拾彩國光劇團 推鏡花水月沉浸展時代印記展 看台灣美術300年演變新北美術館開館 推4重量級展覽12公尺高哆啦A夢 6月造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