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磯。圖/吳鴻霖
赤壁湖泛舟。圖/吳鴻霖
文╲吳鴻霖
二賦堂、放龜亭、睡仙亭和坡仙亭,重建於清同治七年(一八六八)。睡仙亭始建於北宋,原名睡足堂;西元八四二年,唐代詩人杜牧左遷(降調)黃州刺史。「睡足」兩字出自杜牧的詩〈憶齊安郡〉:「平生睡足處,雲夢澤南州。」這兩句的意思:我一生睡眠最充足的地方,就是雲夢澤南部的黃州。
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齊安(郡),即黃州。亭內淡紅色的大石頭,形似一張三人座的沙發,人可躺在上面。相傳蘇軾與友人遊赤壁,醉後曾躺臥於此,故後人改睡足堂為睡仙亭;亭外牆上,有清人所刻小小的「赤壁」二字。
酹江亭,因「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而得名;問鶴亭原名玩月台,因位置高顯,為賞月佳處。民國十一年擴建赤壁時,為彰顯〈後赤壁賦〉中,孤鶴化為道士於夢中與蘇軾問答的韻事,始將玩月台更名為問鶴亭。
重建向南的棲霞樓──東坡赤壁最高的建築物,也是宋代黃州四大名樓之一。原樓背山面江,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染紅江面映照在樓身上,故名「棲霞樓」。當天我站在棲霞樓上向西遠眺,霧霾來襲,一片白茫茫,已看不到江邊。電腦衛星照片顯示:赤壁磯到長江堤岸約四、五百公尺,至長江水道約一公里。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蘇轍認為江面遼闊如海,完全合乎事實。
滄海桑田,赤壁磯以西,古代長江的水道,目前是赤壁中學和一般住宅區。
蘇軾初到黃州,先住在定惠院,因廟太小,舉家遷至三面臨江的江驛──臨皋亭;所謂臨皋,就是臨江的高地。他住在臨皋亭期間,完成〈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和〈黃州寒食詩卷〉,這些都是千古名作。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詩卷〉,又稱為〈黃州寒食帖〉或〈寒食帖〉,內容是〈寒食雨〉兩首五言古詩,現存國立台北故宮。
〈寒食雨〉第二首:「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春天上漲的江水快要淹入臨皋亭門內,大雨仍然下個不停。我住的小屋,宛如水面上的小漁船,籠罩在一片迷濛的煙雨之中。因為赤鼻磯帶來大量泥沙的關係,物換「江」移,今日臨皋亭舊址在黃岡市區南邊,不管是啟黃中學(民國時期黃岡中學舊校區)或是文峰寶邸小區(社區),周圍一帶都是人口稠密的陸地,長江水道遠在一公里外。
離開東坡赤壁,我走至黃州大道,再搭公車到黃岡西站。武岡(武漢至黃岡)城際鐵路,長六十五公里;從黃岡西站搭和諧號動車至武漢火車站,有五十四公里,與桃園機捷差不多,中間只有四個車站,快速又方便,不到半小時。遊客若到武漢登黃鶴樓,不妨到黃岡赤壁公園走一走。
〈後赤壁賦〉羽衣蹁躚的道士曰:「赤壁之遊,樂乎?」這趟東坡赤壁之旅,現在回想起來,仍有一種不虛此行的感覺!